我去菜園裏種過菜,大致知道什麼季節該種什麼,我還給那些菜澆過糞。
我知道山上的什麼野果能吃什麼不能吃,認識葛根的藤子,知道怎麼把它們挖出來煮了吃。
我知道有些蛇有毒咬了會死人但是如果抓住了可以拿去賣錢,有些蛇沒有毒咬了人沒啥事但是如果抓住了可以炒了吃。
我還會摘茶葉,我們家有好幾片茶山,我一直都認為,之所以我長不胖是因為從小喝茶。
我還會打豬草,知道馬路邊的野草什麼豬愛吃什麼豬不愛吃,然後拿回家剁碎,喂給它。
我還能分辨一些草藥,知道哪些能采回家,然後鋪在院子裏,曬幹,賣錢。
非常喜歡一部電影《小森林》,說的就是一個妹子逃離了都市,生活在農村裏,靠著自己種菜,遵循自然的規律去生活的故事。
最近看的一本書——冬子的《借山而居》,和《小森林》有些異曲同工之妙。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何利用山裏的作物和季節的變遷來養活自己,對於曾經生活在山裏的我來說,一清二楚。可是我依然不想生活在山上,因為感覺自己大概真的不大擅長這些體力活。可是冬子,在山上的生活,其實並不依賴這座山。
這座山,對他而言,並不是歸宿,也不是供養他的地方,而隻是一個他暫時棲居的地方。
冬子在書裏說:“個人在群裏生活,一定會被這種無力和尷尬不同程度地充斥著,雖然都是善意的,但想說的話又被迫咽回去,多了總是會堵塞,於是你就變得越來越沉默,越來越像個不合群的怪叔叔。”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在想,他會在那座山上住多久呢?
又有多少人,會羨慕他的生活呢?
人們羨慕的,是他可以逃離城裏的種種煩擾和失意,可以選擇在山上構建一個自己的小世界,還是羨慕他可以任性地去過自己理想的生活呢?
會有人因為這本書,而選擇結束自己目前的生活,去選擇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嗎?
這本書到底給了那些想要逃離卻壓根做不到的人多少安慰呢?
我好像做了一個夢。
夢見12歲的我,在某一個夏天的中午,從客廳裏的水泥地上鋪的涼席上醒來。
赤著腳穿過院子,穿過屋子邊那棵很老的栗子樹的一片陰涼,走到菜園裏。
蹲下身仔細尋覓著,找到一個剛剛好泛白的香瓜。
然後再赤著腳走回來,打開從山上接到門口的水管,用泉水衝了衝。
塞進嘴裏咬開,新鮮的汁水濺出來。
家裏的那隻貓蹲在門口看著我。
而那隻髒髒的小狗,撲過來朝我哈著氣。
院子裏的雞在專心致誌地低頭找著蟲子。
遠處是一陣又一陣不停止的蟬聲。
還有飛過的有著藍色長尾巴的鳥。
我看著天,天那麼藍,像是刻在回憶裏的藍寶石。
而飄在上麵的雲,像是一個不真切的夢。
後來,我長大了。這樣的情景。再也沒有出現過。
我去菜園裏種過菜,大致知道什麼季節該種什麼,我還給那些菜澆過糞。
我知道山上的什麼野果能吃什麼不能吃,認識葛根的藤子,知道怎麼把它們挖出來煮了吃。
我知道有些蛇有毒咬了會死人但是如果抓住了可以拿去賣錢,有些蛇沒有毒咬了人沒啥事但是如果抓住了可以炒了吃。
我還會摘茶葉,我們家有好幾片茶山,我一直都認為,之所以我長不胖是因為從小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