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通與不通,往往不必去看他所作的文字,隻須聽他讀文字的腔調,就可知道。近來學生們雖說在學校裏‘讀書’或‘念書’,其實讀和念的時候很少,一般學生隻做到一個‘看’字而已。我以為別的功課且不管,如國文、英文等科是語言學科,不該隻用眼與心,須於眼與心以外,加用口及耳才好。讀,就是心、眼、口、耳並用的一種學習方法。讀的文字須擇意義內容已明白的,所以我想從上年講授過的文字中選取若幹篇為將來叫你們誦讀的材料。下學年預備在原有的講演會以外再設一個朗讀會哩。你們覺得怎樣?”

王先生用了征求學生同意的態度,把長長的一番話暫作結束以後,平分地把目光分注於五人。

“好!”五人差不多一齊發出讚同的回答來,同時大家又好奇地把目光集注於翻開在案上的書冊上。

“這用紅筆標著的是符號。”王先生似乎已猜著了他們的注意點了。“喏,△是表示全句須由低而高的,△是表示全句須由高而低的,·是表示句中某一字或幾字須重讀的,這都是高低方麵的符號。>是表示句的上半部讀音須強的,<是表示句的下半部讀音須強的,<>是表示句的中央部分讀音須強的。這是強弱方麵的符號。—表示須急,——表示須緩。這是緩急方麵的符號。聲音的差異,不外高低、強弱、緩急三種。此三種符號以外還有一個,是表示讀到這裏須搖曳的。”

經王先生說明以後,五人才恍然明白,大家把頭埋在一處試看那文字與符號的關係。

“讓我把這訂本來拆開,大家任拿一篇去看吧。這樣大熱的天氣,埋了頭聚在一處多熱!”王先生拆開那訂本,把加了符號的文字分給各人一篇,笑指樓下樹林說道:“大家到那樹林中去在石上坐了看吧。讓我叫寺中替你們預備午飯。”

誌清把攜來的食物交給了王先生,就隨大家下樓來到了樹林裏。五人把分得的文字各自依了紅筆的符號揣摩了低聲仿讀,有時也會不自覺地發出高聲來朗誦。日光從樹葉小空隙中射下,各人的衣服上與手中所執的紙片上蕩動著碎小的渦影。

午飯的時候,王先生向樂華詢問樂華父親枚叔動身後的消息,樂華一一告知。錦華順口提起前幾日在樂華家裏看到枚叔的信,把大意說給王先生聽,且說她曾因此信得了許多啟示。慧修與誌青也隨和著稱揚。

“枚叔先生的意見很對。我們讀書、作文,以及生活,都全靠能觸發。實對你們說了吧,我近來的留心讀法,也是一種觸發的結果。我住到這寺裏來,每日清晨傍晚都聽到和尚的誦經聲,那聲音高低緩急很有規律,日日聽,日日一樣。我覺得我們平日讀文字,也該有個規則方法,於是對於讀法就發生了研究的興趣了。”

一個人的通與不通,往往不必去看他所作的文字,隻須聽他讀文字的腔調,就可知道。近來學生們雖說在學校裏‘讀書’或‘念書’,其實讀和念的時候很少,一般學生隻做到一個‘看’字而已。我以為別的功課且不管,如國文、英文等科是語言學科,不該隻用眼與心,須於眼與心以外,加用口及耳才好。讀,就是心、眼、口、耳並用的一種學習方法。讀的文字須擇意義內容已明白的,所以我想從上年講授過的文字中選取若幹篇為將來叫你們誦讀的材料。下學年預備在原有的講演會以外再設一個朗讀會哩。你們覺得怎樣?”

王先生用了征求學生同意的態度,把長長的一番話暫作結束以後,平分地把目光分注於五人。

“好!”五人差不多一齊發出讚同的回答來,同時大家又好奇地把目光集注於翻開在案上的書冊上。

“這用紅筆標著的是符號。”王先生似乎已猜著了他們的注意點了。“喏,△是表示全句須由低而高的,△是表示全句須由高而低的,·是表示句中某一字或幾字須重讀的,這都是高低方麵的符號。>是表示句的上半部讀音須強的,<是表示句的下半部讀音須強的,<>是表示句的中央部分讀音須強的。這是強弱方麵的符號。—表示須急,——表示須緩。這是緩急方麵的符號。聲音的差異,不外高低、強弱、緩急三種。此三種符號以外還有一個,是表示讀到這裏須搖曳的。”

經王先生說明以後,五人才恍然明白,大家把頭埋在一處試看那文字與符號的關係。

“讓我把這訂本來拆開,大家任拿一篇去看吧。這樣大熱的天氣,埋了頭聚在一處多熱!”王先生拆開那訂本,把加了符號的文字分給各人一篇,笑指樓下樹林說道:“大家到那樹林中去在石上坐了看吧。讓我叫寺中替你們預備午飯。”

誌清把攜來的食物交給了王先生,就隨大家下樓來到了樹林裏。五人把分得的文字各自依了紅筆的符號揣摩了低聲仿讀,有時也會不自覺地發出高聲來朗誦。日光從樹葉小空隙中射下,各人的衣服上與手中所執的紙片上蕩動著碎小的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