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的時候,王先生向樂華詢問樂華父親枚叔動身後的消息,樂華一一告知。錦華順口提起前幾日在樂華家裏看到枚叔的信,把大意說給王先生聽,且說她曾因此信得了許多啟示。慧修與誌青也隨和著稱揚。
“枚叔先生的意見很對。我們讀書、作文,以及生活,都全靠能觸發。實對你們說了吧,我近來的留心讀法,也是一種觸發的結果。我住到這寺裏來,每日清晨傍晚都聽到和尚的誦經聲,那聲音高低緩急很有規律,日日聽,日日一樣。我覺得我們平日讀文字,也該有個規則方法,於是對於讀法就發生了研究的興趣了。”
王先生又把話題轉到讀法上去了。誌青乘此機會,急忙抓住這話題,說道:
“今天下午就請王先生把讀法的大要來教我們吧。方才我們依了王先生的符號去學讀,似乎已有些明白了,可是還不得要領,有許多地方,簡直莫名其所以然呢。”
“好!”王先生答允了。“這話說起來很複雜,姑且先把高低、強弱、緩急的三種符號來逐一說明吧。”說著,立起身來從吃飯的客堂走入隔壁房裏去了。
五人靜肅地等待著,過了一會,王先生拿了一支鉛筆與一本拍紙簿出來,在吃飯的圓桌旁坐下,五人也就走攏去。
王先生在紙上作一小小的·號,說這是某字須重讀的符號。隨寫出三句同樣的文句分別加了·號:
張君昨天曾來過嗎?
張君昨天曾來過嗎?
張君昨天曾來過嗎?
問道:“這句疑問句,可有三種讀法。你們看,如果叫人回答,是否相同的?”
“不同。第一句可以回答說‘張君的傭人曾來過’,第二句可以回答說‘張君前天曾來過’,第三句可以回答說‘不曾來過’。因為三句的著眼點不同了。”錦華很爽利地回答。
“對!·號的用法,大概可以明白了。文句之中,有特別主眼,或是前後的詞彼此相關聯照應的時候,通常都該重讀。舉例來說——”又在紙上寫道:
這兒是法華寺的客堂。
逐二兔者不得一兔。
不能二字惟愚人之字典中有之。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五人看了都點頭,似乎大有所悟的樣子。王先生又換了一張紙,作了△△兩個符號,說:
“這是句調升降的符號。△是表升調的,△是表降調的。”隨即寫出兩句相同的句子來,一加△號,一加△號:
地是圓形的。
地是圓形的。
問道:“你們試讀看,覺得意義有變化嗎?”
大家出聲辨別了一會。樂華搶先說:
“不同。用降調讀,覺得語氣很確定。用升調讀,似乎含有疑問呢。”
“不錯,就這句說,升調是疑問的,降調是確定的。”王先生點頭說。
“確定的語氣一定用降調,疑問的語氣一定用升調嗎?”誌青問。
“確定的語句大概用降調讀。至於疑問的語句,卻並不一定用升調。如果在語句中含有別的疑問的詞類時,反須用降調來讀才對。舉例來說,——”說著又扯下一張紙寫道:
你道我是來做什麼的?
為什麼到這時還睡著不起來呢?
誰來管你這些?
王先生見大家都點頭,又繼續說道:“此外,升調與降調的用法還有許多。概括地說,是這樣。——我前幾天曾把這記在一張紙上,讓我去拿來給你們看。”
王先生從房間裏取出一張紙片來放在圓桌中央,讓大家看。那紙上是這樣記著:
升調的用途
1.意義未完結的文句——例(一)再過三天就放暑假了。(二)得酒肉朋友易,得患難朋友難。(三)香港、上海、天津、漢口是中國的重要商埠。
2.號令或絕叫的文句——例(一)全世界工人團結起來!(二)快讓開!馬來了!
3.疑問句(句中無別的疑問詞)——例(一)他是你的朋友嗎?(二)你不相信我的話嗎?(三)你的母親病了,你的父親呢?
4.驚愕的文句——例(一)他死了。(二)爸爸,爸爸,你怎麼了?(三)嗬,你就是裴多芬先生嗎?
降調的用途
1.意義完結的文句——例(一)我是第一中學的一年級生。(二)得酒肉朋友易,得患難朋友難。(三)今年是一九三二年。
2.插入疑問詞的問句——例(一)你是來幹什麼的?(二)誰,方才來看我的?(三)你看結果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