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祈求的文句——例(一)請把這書給我。(二)明天早些請過來。(三)但願我的學生成績好。

4.憤恨、感激、慨歎的文句——例(一)這人不是個好東西!(二)這位朋友真難得!(三)嗚呼,鑒湖女俠秋瑾之墓!

五人一壁看,一壁把例句默讀,更與平日的經驗對照,覺得這種法則很相合。臉上都現出理解的喜悅;同時把眼睛再對王先生,似乎在希望他繼續講述。

“高低的符號,大概已明白了吧。次之是強弱。高低是由聲帶的張弛而起的分別,強弱是肺部發出的空氣分量大小的分別。鋼琴上的鍵是因了高低順列著的,某一鍵對於兩旁的鍵,聲音不同,這是高低。我們用手指去按同一個鍵的時候,因了指力的輕重,所發的聲音也有不同,這就是強弱的不同了。強弱的符號,我所定的是>,<,<>三種,其用法普通是這樣——”王先生說到這裏,重複用鉛筆在拍紙簿上寫道:

>(句的頭部加強)——用之於表悲壯、快活、叱責或慷慨的文句。

<(句的尾部加強)——用之於表不平、熱誠或確信的文句。

<>(句的中央部加強)——用之於表莊重、滿足或優美的文句。

他又繼續說道:“因為強弱是全關於人的感情的,強弱的分別最多見的是議論文、詩歌及敘事文中的對話,平靜的記述文與說明文中的文句,差不多不大有強弱可分。換句話說,就是議論文、詩歌、對話該應用了強弱的法則來讀,讓我在你們已經讀過的文字中,來選讀些給你們聽吧。”

王先生把方才那本拆散了的文選翻了一會,取出張溥的《五人墓碑記》與梁啟超的《最苦與最樂》來,各選取一節來讀給大家聽,遇到可應用強弱法則的地方,隨時說明。師生都把整個的心傾注於聲音的辨認上,窗外日影的轉移,室內時鍾的記數,他們都不曾覺得。這時候忽然傳來了寺中晚課的鍾聲。王先生看看壁上的時鍾說:

“呀!時候不早了,讓我把緩急的法則來說明吧。緩急是聲音與時間的關係。假定我們可在一秒鍾裏發‘法華寺’三個音,也可以在一秒鍾裏發‘法華寺東廂’五個音。在同一時間,音數少的是緩,音數多的就是急了。緩用——號表示,急用—號表示。你們不是已懂得標點了嗎?標點之中,‘,’‘;’‘。’‘:’這四種,就是表示緩急的。‘,’最急,‘;’稍緩,‘。’更緩,‘:’最緩。看這副對聯吧,‘寒岩枯木原無想,野館梅花別有春’,照普通的標點法則,上聯句末加‘,’,下聯句末加‘。’,所以我們讀起來,‘春’字應該比‘想’字延長些才對。這法則可應用於一切文字,詩與駢文等有對偶的句子,也都可用這法則來讀。詩與駢文是有平仄的,平聲緩,仄聲急,一句之中,平仄既然調和,緩急的法則也就自然而然配好在裏麵了。另外還有一個號,這是表示顫動的。我們讀一個字,讀得很緩的時候,並不隻是平板地拖長,喉間往往會發顫動。顫動可以說是一種最緩的讀法。讓我把這聯句加上了符號,你們試讀看!”說著在拍紙簿上寫記道:

寒——岩枯——木—原——無想——

野—館—梅——花別—有—春

五人一一地依符號試讀。王先生一一都點頭許為無誤,神情非常愉悅,又繼續補足說:

“方才所說的緩急的分別,都是就了文句的構造上說的。緩急在一方麵更與文字所含的感情有關。含有莊重、畏敬、謹慎、沉鬱、悲哀、仁慈、疑惑等感情的文句,全體須緩,含有快活、確信、憤怒、驚愕、恐怖、怨恨等感情的文句,全體須急。緩急的法則應用時須顧慮到文句的構造與感情兩方麵才好。高低與強弱的法則,應用時也是如此。”

寺僧的晚課已開始了,王先生也已露倦意。五人因回去須走好幾裏路,也就向王先生告辭。王先生和他們一同下樓,經過大殿時,寺僧們正在念“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

“你們聽!”王先生說。

大家聽時,接連是三句“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第一句與第二句都是尋常調子,第三句後半部逐字延長與前二句調子大異。

“這叫作‘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就是將一句念三遍。你們知道為什麼第三句要特別拖長呢?”王先生問,既而自答道:“因為結束的地方照例須緩,不如此,就不能把前二句鎮定的緣故。”

大家又得到一個印證。

“我近來留心聽名伶唱片的對白與茶館裏說書先生的說書,他們常會給我讀法研究上很好的幫助。讀法可研究的方麵很多,我今天所說的,隻不過大綱中的大綱罷了。”王先生到了寺門口,含笑對向他鞠躬告別的五個學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