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顧客一起為顧客著想
當有人問你,你最關心的人是誰的時候,你會如何回答?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伴侶?自己的孩子?或者其他什麼人?其實都不是,你最關心的永遠都是你自己。當我們與人交談的時候,用得最多的一個字往往就是“我”;當你和別人一起照的照片洗出來的時候,人群中你最先看到的肯定是你自己;當你得知自己的宿舍被盜了之後,你最關心的肯定是自己丟了哪些東西……生活中這樣的現象很多,這說明不管你是什麼人,不管你在什麼時候,在內心都是非常關心自己的。人們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往往最先想到的都是自身的利益,都會想著要保護自我。
關心自己是人們最基本的心理,正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先把自己照顧好,才可能去照顧別人。因此一個人對自我的重視是無可厚非的。因為人作為一個生命體在社會上生存,需要滿足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需要進行自我保護,需要獲得尊重和承認,需要實現自身的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
對自己的重視是人們渴望得到社會認同的一種體現,因為渴望得到別人的讚賞,希望獲得別人的關心和照顧,想要獲得安全感,消除對自己的不良影響,人們往往會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形象和利益。關心自己不等於自私,這是滿足重視自我、完善自我的心理需求。重視自我的心理,包含兩層含義,一層是自己對自己的關心和保護,另一層是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和重視。而在消費過程中,顧客也具有這樣的心理,他們會特別注重商品對自身的價值,同時也希望得到銷售員對自己的關心和重視,如果產品不錯,銷售員又對自己表示了足夠的重視,那麼顧客就會很高興地購買其產品。
對自我的重視是個體在社會生存上的需要,為了更好地實現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個體會努力地進行自我保護和滿足,實現自身的價值,獲得社會的認同。因此,注重自我也是社會認同心理的體現。
而事實上,很多銷售員總是一味地關心自己的產品能否賣出去,一味誇讚自己的產品多麼多麼先進,多麼多麼優質,而不考慮是不是適合自己的顧客,顧客喜不喜歡。這樣給顧客的感覺就是你隻關注自己的產品,隻注重自己能賺多少錢,而沒有給顧客以足夠的關心和重視,因此顧客的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於是會毫不猶豫地拒絕你的推銷。
因為畢竟顧客購買商品,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顧客注重的是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隻有當商品和服務確實能夠幫助顧客解決問題的時候,即使銷售員不去推銷,顧客也會主動去買。
曾經有一位推銷專家說過:“推銷是一種壓抑自己的意願去滿足他人欲望的工作。畢竟銷售員不是賣自己喜歡賣的產品,而是賣顧客喜歡買的產品,銷售員是在為顧客服務,並從中得到利益。”因此在推銷活動中,最重要的不是銷售員自己而是顧客,“顧客至上”,才是銷售員應該遵循的根本原則。能否站在顧客的立場上,為顧客著想,才是決定銷售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