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行氣導滯、調暢氣機。
【主治】便秘。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解】瓜蔞殼有導瀉作用,枳實、厚樸、雞內金、藿香、大黃對胃腸平滑肌有興奮作用,增加胃腸蠕動,推動胃腸食物的排泄,還促進胃液、膽汁、胰液分泌,消積導致,提高消化功能;柴胡、鬱金、川楝子可疏肝、利氣、解鬱。全方相配,調暢氣機,行氣通滯,治療便秘有效。
【加減】無特殊加減。
【點評】便秘可能是一個最古老的臨床問題之一,在臨床上非常常見,但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及精神心理和社會因素的影響,雖作為一種症狀,已嚴重影響了現代人的生活質量。研究發現,便秘在結腸癌、肝性腦病、乳腺疾病、早老性癡呆等疾病的發生中有重要作用;在心血管方麵,便秘可使之發生生命意外;同時還是痔瘡、肛裂等肛腸病的重要誘因。因此早期防治便秘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而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法也就刻不容緩。中醫中藥在治療胃腸病、調理胃腸功能上有獨到之處。通幽湯意為“曲徑通幽”之意,調理氣機,行氣導滯,通滌腸道,治療便秘,並且專病專方,去除了複雜的辨證分型,為探索中醫“辨病論治”,以及探討中醫對本病的發病機製,探索中西醫理論的結合點,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第二節 便秘常為腑實,氣血升降滑竅,體虛老年未必,考慮周全莫失
便秘一證,看似簡單,病情卻很複雜,內科講義,為此分型分證,講得很多,但具體應用,尚待深入,下述兩例可供參考。
例1.魯某,男,55歲。初診1989年10月11日。
肝陽頭痛多年,習以為常(血壓高,藥物控製在19.95br11.97kPa上下),一般夏秋較適,冬春則劇,頭痛升火,少寐心悸,自己亦摸出病情,注意調攝,但因工作繁重,亦放鬆不了。近年大便常秘結,兩三日一解,甚至四五日才解,解時頗感困難,需要很長時間,努掙才下,掙至頭昏目黑,幾乎不能站起來,深以為苦。如果偶得大便通順,則身輕舒適,眠食均佳。聽說高血壓病影響心髒,便秘是個危險信號,心情有些緊張,故一般通便藥都用過了,始效一時,總不能改變病情。
診時,麵赤氣粗,躁急多言,既煩工作又惱便秘,希能一藥即解決問題。兩手脈均弦滑,左按之較細,偶有歇止,舌紅而暗,苔薄黃膩。分析病情,肝腎陰傷,風陽僭逆,這是總的病機;而舌暗脈結,心血又有瘀阻;大便不通,亦屬於血燥熱風便秘為患。治仿李東垣通幽湯(歸、生熟地、草、升、桃、紅)方法,標本兼顧。
炒生地10g,當歸10,生白芍15g,羌活10g,桃仁泥10g,紅花10g,川淮牛膝各10g,澤瀉10g,丹皮10g,夏枯草15g,珍珠母(先煎)30g,蘆薈3g(5帖)。
二診:藥效喜出望外、已得兩次順利大便,心安寐熟,如釋重負,要求調理鞏固。觀其神情安舒,眠食均佳,脈較平和,薄黃膩苔亦化。效議再進,無事更張。原方5帖。
三診:大便通順,顧慮自釋,餘症亦有改善,再為調理鞏固。囑原方去蘆薈,每隔1天,服藥1帖,連服5帖。再隔二三天,又服1帖,連服5帖,停藥。
此例觀察一年多,平善無反複。
例2.羅某,男,40歲。初診1994年4月10日。
平時身體尚可,唯不耐煩勞。備課講課任務較忙,即感不能勝任。曾經有過胃病,治療已見改善:飲食睡眠均可,但總似缺乏興趣,懶得多動。近年有個隱疾,大便秘結,解時甚為困難,糞便並不幹硬,就是後重,糞阻肛門,解不出來。努掙無力,甚時一次大便,要幾次如廁,才能得解。糞便大多先結後溏,有時糞塊很大,亦不堅硬。一次大便,曾經汗出淋漓,似乎得病一番,需得臥床休息。有種特殊現象,便前如得腸鳴,連連矢氣,或者小便暢利,腹中即覺寬展,大便亦能較為順利。幾經求治,未見效果。不能吃通便瀉下藥,否則大便即隨之泄瀉,不能自控,而瀉後仍又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