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解原意得到幽默
如果人們在任何場合的交際中,都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沒有任何的創新和變化,也沒有奇巧和怪誕,要想取得幽默的效果是很難的。假如我們就某種現象進行說明或者就某個問題進行辯解時,講出了別人沒有想到的奇妙歪理,給人一種新奇的心理體驗,相信一定能使人眉開眼笑、精神不禁為之一爽。用似是而非的荒唐道理去解釋某種現象或問題的幽默方法,即是“歪解法”。你看下麵這段對話是不是很有意思?
“您認為牛皮最大的用途是什麼?”
“做皮衣。”
“不對。”
“做皮鞋。”
“還是不對!牛皮最大的用途是把牛包起來。”
上麵這個類似腦筋急轉彎的幽默故事,其實就是“歪解法”的一個具體運用,說話時我們用尋找新奇表現角度的方法來解釋正常的現象,回答一本正經的提問,可以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幽默感。“答非所問”也是一種歪解原意的方法,有時候,利用這種“答非所問”的方法也能造成新鮮的幽默效果。下麵一個對話就是這種方法的一個典型應用。
一人問道:“魚為什麼生活在水裏?”
智者答:“因為陸地上有貓。”
這種“答非所問”與“偷換概念”有相同點,它們又有明顯的不同之處,“偷換概念”重在“換”,需要有原來的東西和用來替換的東西兩個因素,“偷換概念”在邏輯上是合理的。而“答非所問”重在一種新角度的回答,看似合理,其實是一種似是而非的歪解,仔細推敲就會發現其邏輯上不合理的地方。上麵例子中,“魚生活在水裏”當然不可能是因為“陸地上有貓”,這樣說雖然能夠產生幽默的效果,卻並不符合邏輯。
“歪解原意”雖然不合邏輯,可是這種技巧除了能夠產生幽默效果外,有時候還能起到正麵的說服效果。
從前,有一個人生了病,親戚朋友都來探望他。他問大家:“我可能快死了,但不知道死後的日子好不好過?”
一個客人馬上回答:“死後很好過的。”
他聽後大吃一驚,急忙問那個客人為什麼這麼說。
客人解釋道:“很簡單,如果死後過的不好,死者自然都紛紛逃回陽間來了。現在看來,一個逃回來的都沒有,可見那裏不是很不錯嗎?”
麵對死亡,一般人都懷有一種恐懼感。上麵例子中客人對死亡的幽默解說雖然是一種不合邏輯的歪理,可是能起到安慰病人的作用,減輕病人對死亡的恐懼心理,使病人在剩餘的日子裏能夠更好地享受活著的幸福。
“歪解原意”的幽默技巧能給平淡的日常生活增添新鮮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