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感到這地方的高度不上不下,顯得很是古怪,都想先辨明置身何處,就重新引燃了一枚加長信號燭,周圍百米之內頓時亮如白晝。這才看清山腹裏有座巨石砌成的高台,磚體砌合嚴密,一共分為七層,四麵都有寬闊的梯形台階,由龐大複雜的石像雕刻層層纏繞。
洞底的火山噴發物經風化後形成了有機的土層,一些奇形怪狀的地底菌類植物便在這個大坑裏生長繁衍。這座地下宮殿在幾千年來的漫長歲月中逐漸被它們侵蝕覆蓋。
眾人愈看愈覺心驚,待到信號燭的光芒暗淡下來,就通過“重磁力探測表”的指引攀到地下宮殿底層。司馬灰發現有個黑沉沉的物體無聲無息地矗立在麵前,用衝鋒槍槍托一戳,銅聲冷然,知道地底的環狀金屬物質多半就是這個東西了,忙招呼其餘三人過來觀看。
司馬灰抹去銅器上麵的塵土,見其形體巨大,腹呈長方,有一人多高;兩側有蛇身為耳,四柱足空,銅蝕斑斕,雖古不朽;壁厚大約為六厘米,表麵鑄滿了形態奇異的魑魅魍魎,周遭皆以龍虎蟬紋為飾。
勝香鄰奇道:“這好像是一尊古鼎……”
司馬灰有些莫名其妙,先前勘測的結果,是地底古城裏有巨大的環狀金屬物質,怎麼隻有一尊古鼎?難道是“重磁力探測表”出現了故障?
這時,羅大舌頭在旁邊發現了一些東西。司馬灰過去一看,見又有一尊巨鼎,摸索著搜尋過去,一共找到九尊古鼎,體積相似但形製各異,呈環狀排列,看來事先勘測到的金屬物質就是這九尊大得出奇的青銅古鼎。
羅大舌頭極是沮喪,考古隊搭上好幾條人命才找到這座失落的地底古城,誰想到最後就找著這幾個廢銅爛鐵。這就是命,人不能跟命爭!你看看《西遊記》就知道什麼是命了,九九八十一難,其實沒出長安之前就已經有定數了,少一難也到不了西天!
司馬灰見青銅古鼎上的紋刻何止千奇百怪,覺得這可不是什麼“廢銅爛鐵”,大鼎為國之重器,而考古隊在地底發現的銅鼎,與商周戰國時期的青銅器頗為不同,應該是上古之物,而且鼎身內外遍鑄各種圖案,都與舊時傳說相似。
司馬灰想到這兒,就告訴羅大舌頭等人:“關於這些古鼎的來曆,我略知一二。”
勝香鄰將信將疑,她覺得司馬灰雖然有些本事,但能混進考古隊並非是有什麼博古通今的真才實學。這家夥不把銅鼎說成是大鍋就不錯了,又怎會知其來曆?
其實司馬灰對曆史和考古是不在行,可畢竟是金點真傳,通曉相物古理。他知道在上古之時,天上忽然響起幾聲震耳欲隆的轟鳴,緊接著的是一道耀眼的閃電,南麵有一道火柱衝天而起,比太陽更耀眼的烈火將天空分為兩半,空氣劇烈地燃燒。
當時太陽爆,隕石降,密集的火舌如同狂風驟雨般落下,四極俱廢,九州崩裂,世間陷入了一片漆黑。暴雨終年不斷,洪荒泛濫,江河橫溢,海水倒灌,天地萬物,同為波臣,山妖惡鬼也都趁機出來攫人而食。
發生這場洪荒浩劫的時期就在夏代,禹王涉九州,探四極,疏通河道治水,最終鑿穿龍門將洪水引入大海。可以說,這一過程是人類曆史上最古老的一次地理大考察。
根據《左傳》記載:茫茫禹跡,劃為九州,又聚九州之金以鑄鼎。鼎象物,則取遠方之圖,山之奇、水之奇、草之奇、木之奇、禽之奇、獸之奇、說其形、別其性、分其類、其神其殊彙,駭視警聽者,或見或聞、或恒有、或時有、或不必有,皆一一畫焉。
這段記載是說禹王將各方進獻的青銅,並收集墜地的隕石,在塗山鑄成九隻大鼎,並在鼎上鑄刻山脈河流、地形物產、飛禽走獸,也記載了大量離奇詭秘的事件,後世稱為“山海之圖”,至於這九隻“禹王神鼎”的去向早已無人知曉,隻留下許多古老的傳說和未解之謎。
此後出現的所有地理典籍無不以此為根源,甚至相物憋寶之類古術涉及的許多內容,也基本上出於其中。
司馬灰推測這座地底古城中的大銅鼎,多半就是繪有山海之圖的“禹王神鼎”,不知何以落在此處,也許考古隊想要尋找的“謎底”就隱藏在那裏。他逐個辨識,果然發現其中一尊古鼎外壁上的圖案裏,記載了一個存在於時間起點的巨大深淵,一切的危險、奇跡、秘密以及無法超越的深邃,全在這個永遠不可能抵達的地心黑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