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機會難得,人人爭睹熟識之人,沒人顧得上理她。媚娘無奈搖頭,偶一回首卻見有個嬌小身影心無旁騖,不問簾外之事,正拿著尚儀局列的冊子,細細核對滿屋器皿,那人正是徐惠。
這個新入宮的才人著實引起了眾宮人一陣醋意,從初見天子吟詩開始,許多人預測她將成為爭寵的最大強敵。可她的經曆似乎也隻是媚娘往事的重複,李世民連續寵幸她數日,然後就置於掖庭,泯然眾人矣。
在這個難得開眼的時刻,大家都看熱鬧,唯獨徐惠默默忙著,這種執著令媚娘覺得既可笑又可悲——可笑的是這種執著就像自己剛入宮時一樣,可悲的是她非常清楚,這種默默無聞的付出是換不來任何回報的,皇帝根本看不見也不關心。
因為年齡相近、遭遇相似,媚娘還是動容了,輕輕走到她身邊:“我來幫你吧。”
“多謝姐姐。”徐惠露出真誠的微笑——徐惠從不抱怨、從不生氣、從不拒絕,她對所有人都是友好的。
等了好一陣,終於聽到陳玄運那不陰不陽的聲音:“皇上駕到!”
才人女官聽到這個聲音,立刻排成一列,整整齊齊跪倒——明知隔著簾子,明知皇上看不見,卻依然要跪拜。
媚娘跪在那裏,低著頭,想象外麵的情景,這會兒皇帝一定是在群臣簇擁下款款步入正堂。她思忖著,直至聽到“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呼號聲,趕緊跟著動動嘴巴。其他才人也都動嘴巴,隻有徐惠響亮地喊了出來。
“速速準備《七德樂》!”徐惠起身朝站在簾外的司儀吩咐道。媚娘卻頗感詫異——什麼是《七德樂》?天子大宴伊始不應該奏《秦王破陣樂》嗎?徐惠一時緊張說錯,還是臨時有變?
出人意料的是司儀太監竟讚同地點了點頭,隨即高聲唱道:“樂起……”
樂工早已候命,一聽招呼立刻起樂。黃鍾編磬,笙管笛簫,行雲流水,飄若煙雲,乃是正宮雅樂之音;但須臾間羯鼓聲聲,義觜突兀,宛如一陣刺耳的雜音打破和諧,羯鼓的敲擊聲越來越密,繼而又融入隆隆大鼓,將清雅之樂全然掩蓋,便如萬馬奔騰沙場喧囂;繼而箜篌琵琶隨之響起,此起彼伏,婉轉糾結,風馳電掣,動魄驚心,如戰場爭鬥反複廝殺;激烈之聲相持許久,琵琶越來越強,箜篌則越來越弱,後來儼然成了琵琶獨奏,重複著那激昂破空的曲調,卻在反複中變得越來越強,最後“錚”地響起一個最高音。
頃刻間樂聲停息,唯有那最高音兀自繞梁餘韻不絕,隔了片刻樂工歌童齊聲吟唱起來,黃鍾編磬、笙管笛簫、羯鼓義觜、箜篌琵琶又同時奏響,宮商相濟,奇正相合,浩浩蕩蕩,波瀾壯闊,雜糅成一曲熱烈喜慶的頌歌。
王公大臣、宦官宮娥乃至羽林士兵人人皆會,都隨著樂人合唱起來,歌聲悅耳曲聲悠揚:“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聖開昌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
直至此時媚娘才方鬆口氣——原來還是《秦王破陣樂》。
皇家雅樂之中原本沒這首曲子,直至先皇之時宮宴奏的都是清商之樂。當年李世民南征北戰,在美良川追擊劉武周、宋金剛,三日不解甲、兩日未進食,艱苦鏖戰終獲全勝,軍中因此流傳出一首稱頌其勇武的軍歌,因為當年他還是秦王,所以起名為《秦王破陣樂》;李世民登上皇位後,為彰顯自己功勞,也為提醒自己不忘創業艱辛,又重編此曲,並請魏徵、虞世南、李百藥等七位大臣寫了七段唱詞,每逢大宴先奏此曲成了固定的儀式,朝廷上下無人不會唱。若是遇到國家大典,奏曲時還要有一百二十名武士,身披銀甲手執大戟,列出陣法邊歌邊舞,彰顯大唐的威武氣魄。
“《七德樂》便是《秦王破陣樂》嗎?”媚娘不免好奇。
“正是。”徐惠笑道,“我在尚儀局翻閱禮儀典冊,載有十五年前聖上關於此樂的一段話,聖上曾改《破陣樂》名為《七德樂》。”
“七德……”這典故媚娘倒是知道,出自《左傳》,楚莊王曾言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者也。
徐惠一本正經道:“大唐定鼎,對內幹戈止息,以德易武乃治國正道。再說聖上既已踐祚,又怎好再稱秦王呢?《七德樂》乃正名,大家都稱《秦王破陣樂》乃是多年口耳相傳固於舊名,其實是誤稱,聖上寬宏沒苛求大家糾正罷了。”
簾外的司儀宦官聞聽此言,不禁回頭作揖:“徐才人見識好高,這正式的曲名除太常寺的樂工沒幾人記得,您小小年紀竟知道這麼多!”
媚娘不得不佩服了。她在尚儀局混了這麼多年,見識還不及入宮僅半年的徐惠——固然因為徐惠精於詩賦,偏愛關注樂曲類的東西,更重要的是媚娘從來就不曾真的對這些繁瑣禮儀上心,或許她根本就沒有循規蹈矩的天賦吧。
二、捅破窗紗
慷慨激昂的《七德樂》換成了清雅流暢的《清商伎》,禦宴隨之開始。正堂之上觥籌交錯談笑風生,才人們卻隻能一麵張羅宦官進獻酒食,一麵守在廂房門口向那邊張望。媚娘的運氣還算不錯,雖然從這個位置看不到皇帝,卻能隱約聽到他那洪亮的聲音,而且坐於東麵席位上的人盡收眼底,在旁人的指認下她終於看見了楊師道。
堂舅胡須花白,一直低著頭,與其說他老態,不如說過於拘謹,即便旁人咀嚼之餘笑談幾句,他也隻是點頭附和,一句話都沒說過。媚娘大失所望,雖然她不太了解朝局,但從堂舅的一舉一動也猜得出他並不是很得皇帝器重,自從老宰相溫彥博去世後繼任的中書令皇帝皆不滿意,堂舅可能也隻是一時之選,不可能靠他幫自己贏得聖寵。
閑極無聊,媚娘趁著宦官掀起門簾之際,偷偷踱了出來,向院中湊幾步,想要一睹李世民今日的風采。可惜正堂太大太深,即便如此還是看不到皇帝,隻能看見禦案的一角,而就在最靠近皇帝的地方,坐著一名少年——媚娘的目光頓時被這個人吸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