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番話真如雷霆獅吼,大殿上頓時鴉雀無聲,劉洎也呆立當場。李世民長歎一聲,又癱軟在禦座上——是啊!李泰既能爭得,別人就不能爭?褚遂良的話雖然激烈,但還是給他留了麵子,其實惡例早就開了,他李世民的皇位如何得來?這就是上行下效!
“陛下……”一片寂靜中長孫無忌又開了口,“立嗣既是國事又是家事,當求兩全。承乾雖被廢,尚在黔州,子女亦存,皆皇家兒孫。今若立魏王為嗣,陛下能保其不斬草除根嗎?”
李世民更是一凜——當初他便屠殺了十個侄兒,承乾也有二子,李泰登基之日難保不會向他們下毒手!
“陛下不見前代七國、八王之事乎?自相戕害,不但自毀社稷,也為千載後人所指。無論承乾、魏王、晉王,都是陛下骨肉,也都是……”也都是他長孫無忌的親外甥。說到此無忌聲音顫抖,“唯晉王謙和孝悌,心地良善。承乾魏王交惡已久,承乾得立則魏王就戮,魏王得立則承乾不免,唯有讓晉王繼統,皇家血脈才得兩全啊!”
李世民見無忌老淚縱橫,愈加彷徨——他兒子雖不少,長孫皇後所生卻隻此三個,已有一個落得被廢流放,再生波折,將來他何顏見皇後於地下?不錯,唯有心地良善的李治可以包容兩個哥哥和侄子,讓他們平安度過餘生……可李治能當個合格的皇帝嗎?
長孫無忌、褚遂良和房玄齡、劉洎都迫切地望著他,李世民推敲良久終不能決斷,有氣無力道了句:“容朕三思,散朝……”
朝會未能確定太子人選,皇帝又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但態勢很明確,多數人擁護晉王,況且有國舅無忌舉旗。於是這場朝會後中下級官員也開始蠢蠢欲動,紛紛聲援李治,說他德冠天下百姓歸心,說他相貌奇異貴不可言,甚至說他生來便有天命之兆。
這類輿論朝廷上下口耳相傳,越傳越離奇,也不知誰添油加醋編出一個故事,說李治滿歲抓鬮之時抓了支筆,在紙上胡抹亂塗,竟無意寫出個“敕”字,唯天子可作敕書,他若非天命所歸,焉能生來便能畫敕?一時間晉王的呼聲越來越高,大有排山倒海之勢。
李泰費盡心機,如今離太子之位僅咫尺之遙,沒料到再生枝節,焉能不急?連夜進宮,向父皇保證絕無惡意,又對李治噓寒問暖,當著父皇麵故作關懷弟弟之態。其實李世民內心深處還是更看中李泰,畢竟李治年少才遜,若駕馭不住朝綱,國家社稷尚不可保,何談骨肉親情?
三日後朝會再舉,李世民迫不及待重提立儲之事:“朕權衡再三,認為青雀更適合繼承君位。你們說他用心刻毒,有加害手足之意,純屬多慮。昨日他對朕言,若立他為嗣,將來他登基之後願殺己子,傳位雉奴。青雀重手足之情猶過舐犢,朕甚憐之。”
“啪!”房玄齡手中笏板不禁失落於地——糟糕!若皇帝堅守己見,魏王謹慎自持,縱使群臣固爭也難扭轉;今魏王急於表態,反倒作繭自縛啦!
房玄齡還來不及屈身拾起牙笏,褚遂良已奮然出班:“陛下怎可一誤再誤?”
“愛卿何出此言?”李世民不明其理。
“陛下詳思,父子之道乃是天性,豈有殺子而傳弟之事乎?魏王立此誓言乃媚陛下之心以求儲位,然則陛下百年之後魏王繼統,權柄在手執掌天下,即便食言又有何人可製?昔陛下立承乾為太子,複寵魏王,禮數逾於承乾,長幼不分以至手足相害,已是大誤。今若複信魏王之誓,乃是一誤再誤,臣恐魏王踐祚之日,晉王亦難自處。”
一言點醒夢中人。李世民自是精明絕頂,但骨肉至親關心則亂,竟沒深思李泰的誓言,直至褚遂良點破,才覺恍然大悟——青雀反悔孰能奈何?況群臣力薦雉奴之事朝野共知,青雀焉能不嫉?日後他若毀棄誓言,必遭世人所指,那時他既嫉恨雉奴聲望又欲傳位給己子,會如何對待雉奴?隻怕……李世民不敢再往下想了!
李泰聰明反被聰明誤,立這種誓言,連能言善辯的劉洎、岑文本都無法幫他圓飾了,唯有暗暗著急。支持李治的人則越發得勢,齊聲懇求道:“請陛下三思。”
“可、可……”李世民心緒煩亂,拳頭攥得咯咯直響,卻覺自己縱有拔山扛鼎之能,麵對這個難題卻無從著力、無可施展,隻能重重擊打胡床,發泄胸中苦悶。
褚遂良往前跪爬兩步:“陛下若執意立魏王也非不可,隻是……唉!請先置措晉王,使得安全耳。”
置措晉王?如何置措?李世民很清楚褚遂良所言的含義,若想立李泰而又保全雉奴,唯有先廢除李治爵位,甚至貶為庶人遠遠打發到外地,這樣李泰或許才能放他一馬。可雉奴何過?難道為扶立一子,就要委屈另一個無辜的孩子?他已經殺了一個兒子、廢了一個兒子,難道還要遭受無盡無休的折磨?老天!難道報應得還不夠嗎?
群臣再次嗡嗡道:“陛下三……”話說一半都頓住了——李世民緊攥的拳頭倏然鬆開,身子頹然歪靠在龍床上,兩行渾濁的老淚簌簌而下。這位文修武備、雷厲風行、拓定四海、一統華夷的“天可汗”竟在朝堂上哭了。
皇帝低沉的嗚咽震撼了在場每個人,君憂臣辱,君辱臣死,所有文武都齊刷刷跪倒,無論無忌、褚遂良還是房玄齡等人都不敢、不能也不忍再說什麼。
李世民想努力保持人君的尊嚴,卻怎麼也按捺不住抽噎,強自抹去淚水,顫聲道:“朕、朕……不能……”不能什麼?不能置措晉王,不能立晉王,還是不能容忍魏王?但皇帝並沒有明確答案,拋下這半句話,便踉踉蹌蹌回轉後庭了。
群臣被鎮住了,不知如何是好。房玄齡顫顫巍巍爬起,卻見長孫無忌正目光犀利盯著自己,趕忙低頭,故作觀看牙笏——這笏板方才掉在地上,摔出一道深深的裂紋,雖然看似堅硬無瑕,卻隨時可能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