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我們可以在“鄧小平標準”提出30多年之後,用數據說話,讓事實證明,用實踐檢驗。
首先,中國經濟總量快速追趕美國,並將在不久的將來全麵超過美國。根據安格斯·麥迪遜提供的GDP(PPP,按1990年國際美元值計算)數據,1950年美國GDP為中國的近6倍,1978年縮小至4.4倍,2008年進一步縮小為1.07倍(Angus Maddison, 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World Ey: 12008 AD. ,http:brbr.ggdetbrmaddisonbr.);根據我們的預測,到2020年中國GDP(PPP,按1990年國際美元值計算)將相當於美國的1.74倍。即使按彙率法(現價)計算,2000年美國GDP為中國的8.25倍,2010年縮小為2.53倍,2020年之前中國將超過美國。(參見胡鞍鋼等:《2030中國:邁向共同富裕》,62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這比我們2000年所預期的時間要早得多。2000年我在國情報告上撰文指出,中國將明顯縮小與美國經濟總量的相對差距,GDP總量居世界首位。安格斯·麥迪遜(1998)按實際購買力平價(PPP)計算,1978年中國GDP相當於美國GDP總量的23%,到1995年上升為52%,2000年為60.6%,進而在2015年左右超過美國。(參見胡鞍鋼:《21世紀展望:中國如何追趕美國》,載《國情報告》,2000(80)。)
其次,中國已經造就了比美國更多的人才,並將在人才培養質量和人才創新成就上超越美國。1949年的中國,各類高等教育在校生數僅為12萬人,大學文化程度人口(指受過大專以上教育的人口)隻有18.5萬人,占總人口的萬分之四,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隻有1年。到2010年,中國各類高等教育在讀總人數超過3000萬人(教育部網站數據。),遠遠超過美國1 800萬人的規模(VOA,Educatio—Fn Student Series: Financial Aid,20090204.),成為世界高等教育在校學生數最大的國家;中國研究生在讀人數到2010年達到153萬人(參見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摘要(2011)》,167頁,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根據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最新的數據,中國研究生在校學生數已經達到美國的兩倍。(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全國大學文化程度人口已經達到1.2億人(見《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1號(2011年4月28日)、第2號(2011年4月29日)。),我預計到2020年,中國大學文化程度人口將突破2億人,高中與大學文化程度人口將接近4億人,超過美國總人口(約3.4億人),比美國勞動力總量(1.7億人)的兩倍還要多。中國從事研究與試驗發展活動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數由2000年的世界第四位先後超過日本、歐盟(27國)、美國(National Sce Foundation (NSF), Sd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0.),成為世界第一研發人才大國。
再次,中國在政治上已經大大突破並優越於那些采用總統個人負責製、兩院製和三權分立製的國家,創造了更具決策民主、決策共識、決策效率的更高更切實的社會主義民主製度。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社會主義發展中大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政治製度是獨具特色的;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執政大黨,中國共產黨尤其是中共中央集體領導製度是極具特色的;中國共產黨治理、國家治理、社會治理的偉大實踐是世界上具有獨創性的偉大實踐,這一實踐表明中國的政治製度具有極強的優越性與獨創性。
實踐已經證明:中國共產黨及中國已經達到了“鄧小平標準”。按照這一標準不斷實踐,我們還會更加成功、持續成功。這就是中國成功之道。
二、 “集體領導製”的提出
從全球範圍來看,世界各國曆史背景不同,文化土壤不同,基本國情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因而也采取了各不相同的政體,其中現代西方民主國家主要采用了總統共和製(典型如美國)、議會共和製(典型如德國)、半總統半議會共和製(典型如法國)等形式。(參見王邦佐、孫關宏、王滬寧等:《新政治學概要》,107~108頁,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2006。)尤其是美國的總統製,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長期被一些人視為民主的“經典模式”和學習、模仿的最佳對象,但他們卻忽略了自1949年以來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在政治製度尤其是在黨和國家領導機製方麵所作出的獨特而重大的創新。
正如前文所指出的,製度的好壞要靠實踐成效來評價、來檢驗。從總體上看,改革開放三十餘年來,中國的基本政治製度作為中國國情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表現十分成功。那麼,中國政治製度的實際運作機製又是什麼呢?鄧小平同誌已經對此作了十分明確的回答。
1989年6月16日鄧小平同誌在同江澤民等談話時提出,隻要有一個好的政治局,特別是有一個好的(政治局——引者注)常委會,隻要它是團結的,努力工作的,能夠成為榜樣的,就是在艱苦創業反對腐敗方麵成為榜樣的,什麼亂子出來都擋得住。(參見鄧小平:《第三代領導集體的當務之急》(1989年6月16日),見《鄧小平文選》,1版,第3卷,310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參加談話的有江澤民、李鵬、喬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環、楊尚昆、萬裏。(參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1281頁,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1990年12月24日鄧小平同誌又在同江澤民、李鵬談話時指出,中國問題的關鍵在於(中國)共產黨要有一個好的政治局,特別是好的政治局常委會。隻要這個環節不發生問題,中國就穩如泰山。(參見鄧小平:《善於利用時機解決發展問題》(1990年12月24日),見《鄧小平文選》,1版,第3卷,365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可見,一個好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是中國穩定、發展乃至崛起的關鍵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