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刻準備著
在社交場合或談判桌前,許多人隨機應變,風度翩翩。一旦揭開了這個秘密,就會發現,任何人都不是天才,知識來自學習,關鍵是充分做好談判前的準備工作,以行動實現目標為主,以少說而精為輔。
福特總統訪問日本的時候,曾隨意地向導遊小姐詢問大政奉是哪一年?導遊小姐一時答不上來,隨行的基辛格卻立即從旁邊插嘴:“967年。”他怎麼能夠對一般日本人都不清楚的日本曆史這麼熟悉?原因非常簡單。作為猶太人後裔的基辛格深知事前準備的重要性,所以在訪日以前早閱讀過有關日本的大量資料。這種認真嚴謹的態度對我們當今的生意人不無啟示。
猶太人認為,說話是沒有硝煙的戰爭,三言兩語說得好能贏得人心,口若懸河說不好也會招來殺身之禍,所謂“禍從口出”,就是這個道理。因為猶太人在說話時特別小心謹慎,也不隨便亂說,並盡可能地做好大量的準備工作。因而,猶太人在談判時幽默風趣、從容不迫、應對自若,能隨心所欲地控製談判氣氛。
這種充分做好談判前的準備工作的方式,不僅在世界商界,而且在世界外交界也得到了普遍的重視。巧舌能敵百萬兵,殊不知其背後傾注了多少心血。
你和猶太人熟識以後,交談越多,你就越會覺得猶太人學識淵博,每個人都好似博士一般。
他們的話題涉及政治、經濟、曆史、體育、娛樂、軍事、時事,古今中外,仿佛沒有他們不知之事,沒有他們不通曉的道理,但是他們所說的話絕對沒有多餘的話。
當猶太人向你講起大西洋海域特有魚群的名字,汽車的構造,植物的分類和品種……你會以為他們是這方麵的專家。而此刻,你差不多快要被他們的淵博知識征服了。
廣博的知識對猶太人而言,不光是用來作為談話的資料和改變談話的氣氛。更重要的是,知識可以開闊他們的視野,可以幫助他們從更多的角度看待事物,以便選擇最佳解決問題的途徑,實質上就是利於他們決策和判斷。
有兩種情況差別太大。看見天很小的人當然是井底之蛙;而視野開闊的人,從商當然容易進入高境界。
從細部觀察,猶太人一方麵精於心算,另一方麵又非常勤奮,時時動筆。隻要是他們相中的東西,他們都要記錄,這是他們動手的實踐運用。
猶太人愛做記錄,卻並不隨身攜帶筆記本。而是買到香煙抽完後,把煙盒裏的錫箔紙抽出來,在背麵做記錄,給人很隨意的感覺。回家後,他們會重新整理。
在談判中,猶太人也是用這種方法做記錄。日期、金額、交貨期限地點,樣樣要清晰明白,不得有誤。談判中的這種記錄實際上是猶太人生意交易的備忘錄。
猶太人做事,不存在含混不清的東西,更不存在錯誤的記憶。這些當然都得益於博聞強記,多做少說的處世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