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神奇的“通達理論”

1. 外企的推薦機製外企招聘員工,主要途徑是通過內部推薦完成的,這是絕大多數局外人所不了解的秘密!其實,500強外企通過網絡招聘的人員極其有限,通常不超過 10%!也就是說,如果一家500強外企一年招聘100人的話,通過網絡招聘的人也就不到10個人。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人通過網絡投簡曆而無法進入500 強外企的根本原因,他們根本連麵試的機會都沒有,甚至簡曆被HR看到的機會都非常小,而且,很多朋友在天涯的回帖也印證了這一點。那麼,他們通過什麼方式 來完成人員的招聘呢?答案就是通過內部員工推薦!!500強外企都有很完善的內部員工推薦機製,而且還有員工內部推薦的獎勵規則。根據職位的重要程度、緊迫程度、稀缺程度,推薦獎勵從600元到 10000元不等(RMB,別想成英鎊哈),也有的普通職位,又很好招聘的,那就沒有獎勵。通過內部員工的推薦機製,外企可以招聘到空缺職位的60— 80%!另外的10-20%,一般就是通過獵頭來招聘了。這是兩個最重要的招聘途徑,隻有非常少的職位,而且一般都是相對來說比較初級的職位,才會通過網絡來招聘。所以大家想一下:眾多的人員是在通過網絡投簡曆,希望成功進入500強外企,是否希望太渺茫了呢?那麼,外企為什麼要通過內部員工推薦來招人呢?有的人在想,這會不會涉及到招聘環節的腐敗啊?員工是不是可以通過這樣的推薦方式搭建自己的關係網呢?萬一員工出於私心,推薦了一些不合格的人員進入公司怎麼辦呢?這種擔心和疑慮是不會發生在外企的!500強外企之所以希望通過內部員工推薦來招聘人員,主要是因為這種招聘方式是最高效的!因為員工是對本公司的文化,運作機製,工作習慣比較了解,因此在推薦人員的時候,自然會考慮到被推薦人的能力是否達到本 公司的要求,其職業發展和個人興趣是否適合本公司的文化,公司的環境和目標崗位是否能充分發揮被推薦人的優勢,等等。因此,被推薦人往往經過了推薦人的第一輪篩選;而且,通常推薦人對被推薦人會比較了解,這種情況下,自然比從網絡上盲目地選人準確率高多了。除此以外,由於現在就業壓力太大,好的職位往往競爭會極其激烈,一個外企的職位常常吸引來N多的人投簡曆,光是查看、篩選簡曆就夠HR部門的人忙乎得 夠嗆,這個工作量可是超乎想象地大。大家可以計算一下,一個大的外企,每年招聘員工都會有幾百人,像HP、MOTO、IBM、Nokia這樣的巨頭,在非 金融危機時期,每年正常的員工流動率會在6-10%,如果員工有10000人左右,那每年為了保持常規的員工總量,就得招聘600-1000人左右,而中國市場是持續增長的,所以還得不斷地補充新鮮力量,這樣下來,基本上每年的招聘數量大概會在1000人左右(如果員工規模沒有這麼大,相應的招聘人員也會減少)。聽做HR的朋友說,外企的一個職位,通常都會吸引80-100人來投簡曆,盡管其中有些人純粹是打醬油路過而投的,但是這部分簡曆也是會被查看的,所以每年簡曆的瀏覽量是100000份,這是非常巨大的工作量。而通過內部推薦,這些工作就可以被大大減少了。那麼,是否會存在推薦人出於幫忙的原因,隨意推薦的情況發生呢?答案是肯定的,會有這種情況發生。但是,這畢竟是屬於少數情況。因為外企中人,尤其是有豐富職場經曆〓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