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舞曲正常規模應是一百二十八人參加,現雖隻有五女童表演,但卻引來陣陣叫好聲。她們於半空舞蹈,仿若置身雲間,或俯或仰,不時做出高難度動作,看得觀賞者膽戰心驚。

隨後,火胡又叫人將十張朱床疊在一起,最寬的也隻有一尺多長,她一邊頂著高竿,一邊跳上床去。此時,五女童手持彩旗,在弦上輕盈跳躍,如履平地。而石火胡本人,頭上頂高竿,以後背著床麵,手足朝天空,名曰“踏渾脫”。觀眾看後,無不尖叫。

後文宗皇帝即位,認為這樣的雜技太過驚險,令人傷神,於是禁止在宮內舉辦此類活動。

李訥除浙東路,出淮楚時,盧罕方為郡守。訥既至,適值元日,罕命設,將送素膳於訥。訥初見欣然,迨覽狀,乃將名與訥父諱同。訥,建子也。雅性褊急,大怒,翌日僅旦,已命鼓棹前去。罕聞之,急命駕而往,舟已行矣。罕知其故,遜謝良久,且言所由,以不謹笞之。訥去意益堅。罕度不可留,怒曰:“大約下人多名建,公何怒之深也!”遂拂衣而去。(《玉泉子》)

李訥拜訪盧罕,後者派手下去照顧他,那手下竟和李訥之父李建名字一樣。李訥怒而離去,盧罕怎麼挽留也不行,最後盧罕也急了:“下人的名字大多都叫‘建’,有什麼好怒的!”確實急了。

韋皋鎮蜀末年,資州獻一龍,長丈餘,鱗甲悉具。公以木匣貯之,蟠屈於內,時屬元日,置大慈寺殿上,百姓皆傳,縱觀二三日,為煙所熏而死。(《戎幕閑談》)

記錄者韋絢,是宰相李德裕的幕僚。德裕“博物好奇,尤善語古今異事”,經常對左右說一些奇事,比如本條“獻龍”一事。說奇也不奇,因為在唐人的世界觀裏,自始至終認為有龍這種動物存在。

會昌中,含元殿換巨梁柱,神策軍采之不成,由是懸賞。有樵人,入深山險境,得百尺巨木,浮水而出。入長安,宮人大異之。時有一術士,稱此木不可用,曰:“深山大澤,實生龍蛇,此材內有巨蟒,更十年,當裂木而去。”(《錄異記》)

唐朝時,建築工藝進一步提升,市場很興盛,極大地刺激了伐木業。為了尋找巨大而良好的木材,很多人不惜冒險進入深山尋找。武宗會昌年間,長安皇宮含元殿需要換一根柱子,皇帝命令負責宮殿維修的人去伐木。多天過去,官家的工人找不到一棵合適的木材,最後重金懸賞,很多私人采木者紛紛應征。相比起來,為了利潤,他們更有冒險精神。

在本故事中,一隊工人窮極深山幽穀,足跡到了猛獸成群、人跡罕至的地方,終於遇見巨大的良木,高百餘尺,合圍一丈多長。將其伐倒後,實在無法運出深山。但工人們有經驗,等待深夏山裏洪水爆發時將這巨木衝出山穀。夏天到了,洪水就真的把巨木衝至穀口。隨後,官方派出上千民夫運送此木至長安。但就在準備使用該木時,出現一名術士,稱此木不可用,並說了一段令眾人十分後怕的話:“深山大澤多生龍蛇,此木材中藏了條巨蟒,若以此木為殿柱,十年後宮殿將被巨蟒馱著飛往別處!”

該舞曲正常規模應是一百二十八人參加,現雖隻有五女童表演,但卻引來陣陣叫好聲。她們於半空舞蹈,仿若置身雲間,或俯或仰,不時做出高難度動作,看得觀賞者膽戰心驚。

隨後,火胡又叫人將十張朱床疊在一起,最寬的也隻有一尺多長,她一邊頂著高竿,一邊跳上床去。此時,五女童手持彩旗,在弦上輕盈跳躍,如履平地。而石火胡本人,頭上頂高竿,以後背著床麵,手足朝天空,名曰“踏渾脫”。觀眾看後,無不尖叫。

後文宗皇帝即位,認為這樣的雜技太過驚險,令人傷神,於是禁止在宮內舉辦此類活動。

李訥除浙東路,出淮楚時,盧罕方為郡守。訥既至,適值元日,罕命設,將送素膳於訥。訥初見欣然,迨覽狀,乃將名與訥父諱同。訥,建子也。雅性褊急,大怒,翌日僅旦,已命鼓棹前去。罕聞之,急命駕而往,舟已行矣。罕知其故,遜謝良久,且言所由,以不謹笞之。訥去意益堅。罕度不可留,怒曰:“大約下人多名建,公何怒之深也!”遂拂衣而去。(《玉泉子》)

李訥拜訪盧罕,後者派手下去照顧他,那手下竟和李訥之父李建名字一樣。李訥怒而離去,盧罕怎麼挽留也不行,最後盧罕也急了:“下人的名字大多都叫‘建’,有什麼好怒的!”確實急了。

韋皋鎮蜀末年,資州獻一龍,長丈餘,鱗甲悉具。公以木匣貯之,蟠屈於內,時屬元日,置大慈寺殿上,百姓皆傳,縱觀二三日,為煙所熏而死。(《戎幕閑談》)

記錄者韋絢,是宰相李德裕的幕僚。德裕“博物好奇,尤善語古今異事”,經常對左右說一些奇事,比如本條“獻龍”一事。說奇也不奇,因為在唐人的世界觀裏,自始至終認為有龍這種動物存在。

會昌中,含元殿換巨梁柱,神策軍采之不成,由是懸賞。有樵人,入深山險境,得百尺巨木,浮水而出。入長安,宮人大異之。時有一術士,稱此木不可用,曰:“深山大澤,實生龍蛇,此材內有巨蟒,更十年,當裂木而去。”(《錄異記》)

唐朝時,建築工藝進一步提升,市場很興盛,極大地刺激了伐木業。為了尋找巨大而良好的木材,很多人不惜冒險進入深山尋找。武宗會昌年間,長安皇宮含元殿需要換一根柱子,皇帝命令負責宮殿維修的人去伐木。多天過去,官家的工人找不到一棵合適的木材,最後重金懸賞,很多私人采木者紛紛應征。相比起來,為了利潤,他們更有冒險精神。

在本故事中,一隊工人窮極深山幽穀,足跡到了猛獸成群、人跡罕至的地方,終於遇見巨大的良木,高百餘尺,合圍一丈多長。將其伐倒後,實在無法運出深山。但工人們有經驗,等待深夏山裏洪水爆發時將這巨木衝出山穀。夏天到了,洪水就真的把巨木衝至穀口。隨後,官方派出上千民夫運送此木至長安。但就在準備使用該木時,出現一名術士,稱此木不可用,並說了一段令眾人十分後怕的話:“深山大澤多生龍蛇,此木材中藏了條巨蟒,若以此木為殿柱,十年後宮殿將被巨蟒馱著飛往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