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吸收與模仿(1 / 1)

臨習書帖有兩種既有聯係又有區別的態度,也不可不知。這就是:第一,吸收的態度;第二,模仿的態度。吸收的態度是通過臨習書帖而掌握其方法技巧及美學規律,以為將來建樹自己的藝術風格而準備條件。因而臨習書帖本身並不是目的,而僅僅是一種學習書法藝術的方法、途徑或曰手段。所以不必過分地計較形似與否,更不可邯鄲學步、亦步亦趨。模仿的態度,則是將模仿所臨習的書帖當作最終目的,亦即將臨習本身當成了最終目的。因而在這樣的學書者的心目中,學書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建構自己的藝術自我,而僅僅是為了學成某家、某帖的樣子。所以他們所心儀神往、夢寐以求的,也隻是對這某家、某帖的形神俱似而已。很顯然,在這兩種態度之中,吸收的態度是正確的,模仿的態度則是錯誤的。因而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應該始終很明確,對於臨習書帖隻能抱著一種吸收的態度,而不能采取一種模仿的態度。

然而,這還隻是問題的一個方麵。另一個方麵需要同時看到的是,模仿雖不能作為臨習書帖的目的,卻也是完成吸收這一學書環節的一種必要手段。也就是說,對所習書帖的吸收,有時是必須通過模仿這種方法來實現的。這是因為,要想真正把所習書帖中那些有用的東西吸收過來,首先就必須真正理解並把握這些有用的東西是什麼。而這些有用的東西正是惟妙惟肖、具體而微地,體現於相應書帖的形神特征之中的。因而隻有通過對這些形神特征的具體模仿,才能把這些有用的東西真正學到手。在這裏甚至可以說,模仿得越到位,則學到的東西越真切。這正是自古以來人們就將模仿作為一種學習書法藝術的基本方法與途徑的根本原因之所在。眾所周知,在學書伊始是非要以此為入門之徑不可的,而即便對於書家,這也仍有其不可否認的重要意義。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始終都要頭腦清醒的是,這模仿的地位不管多麼重要,它也永遠都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