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是通過讀帖而對所讀之帖進行“意臨”。但這裏所謂“意臨”,是在意念中進行臨寫之意。也就是說,在讀帖的時候,你可以在意念之中對所讀之帖進行局部的乃至總體的“臨寫”。這種“臨寫”可以配合著一定的手勢動作,也可以完全是意念性質的。因為主要是意念活動,所以它對於深入而全麵地認識與把握有關碑帖的法度規矩等,無疑是大有裨益、不可替代的。
綜上可見,讀帖所指向與解決的,是學書過程中的思想認識問題。而思想認識是人的藝術實踐的“指揮官”和“司令部”;認識到什麼程度,方能實踐到什麼程度;認識上不去,實踐是不可能上去的。這就是前人在論書時所一再強調的,心到方能手到,絕沒有心不到而竟能手到之理。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的是,同屬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對於處於不同水平層次的學書者而言,那能解決的具體內容卻是並不相同的。這裏雖然不存在十分絕對的界限,卻也可以進行一些大致的區別對待。因而這裏便簡要地從三個層次著眼,來談一下這一問題。
第一個層次,是就那些學書伊始者而言。學書伊始,對書法藝術尚缺乏基本的了解與認識。因而這時的讀帖,主要就是要了解所讀之帖的那些最基本的方法、技巧與特征。這裏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最好讀一本弄懂一本,即把一部碑帖基本上(當然不能要求過高)弄懂之後,再去讀另一本。二是要結合自己所臨的碑帖來讀,即臨寫什麼碑帖時,就首先來讀什麼碑帖,並要結合在臨寫過程中所遇到的具體問題來讀。當然,隨著水平的不斷提高,讀帖的範圍也當逐漸擴大,讀帖的方式也當日趨靈活,這是自己都可以體會得到的。
第二個層次,是就那些有一定功力者而言。這些人所亟須的,是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問題。須知,有了一定的功力,對初學階段已經是很了不起的進步,但對成家的最終目標則仍十分遙遠。所以這時的讀帖,就主要是要瞄準將來成家的最終目標,而豐富並深化對於書法藝術的美學規律的探求與把握。真正把握了這些美學規律,才談得上建樹自己的藝術風格;否則,那自我風格的建樹,就隻能停留在理想之中了。
第三個層次,是就那些已經成家的學書者而言。已經是書家了,卻仍要不斷地學習,因而也仍是學書者。而讀帖就是他們繼續學習的一種基本途徑。但書家之讀帖,則主要是為一己藝術風格的發展與成熟服務的了。在這一過程中,他當然仍要探索與思考諸如書法藝術的美學規律這類一般性的問題。但這種探索與思考的主要目的,卻不是為了一般性地認識並把握這些規律本身,而是要運用這些規律來解決自己的風格建樹問題的。學書以成家為本,既已成家,那當然就要在這個“本”上下工夫了。
這三個層次由低到高、前後貫通、循序漸進。因而較低層次中的有關內容,理所當然地存在於較高的層次之中。譬如,對方法、技巧的關注與思考,是初學書者讀帖的主要任務。但即便成了書家,在讀帖過程中也仍然會時常地關注與思考方法、技巧方麵的問題的。
第五,是通過讀帖而對所讀之帖進行“意臨”。但這裏所謂“意臨”,是在意念中進行臨寫之意。也就是說,在讀帖的時候,你可以在意念之中對所讀之帖進行局部的乃至總體的“臨寫”。這種“臨寫”可以配合著一定的手勢動作,也可以完全是意念性質的。因為主要是意念活動,所以它對於深入而全麵地認識與把握有關碑帖的法度規矩等,無疑是大有裨益、不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