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再論書興(1 / 2)

當然,書法家的生命存在涵蓋著他的社會生活與生命過程的方方麵麵,是一個極其錯綜複雜、豐富多彩、變化莫測的所在。因而,即便是已經成為這一生命存在的有機組成部分的書法藝術活動,也不可能在這一廣闊天地之中到處都有用武之地。實際上,使它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的,隻不過是書法家的整個生命存在世界之中,那些有可能與書法藝術具有某種共性和關係的方麵。那些與書法藝術無論如何都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方麵,是不會成為書法家的以書法藝術活動為表現形式的生命存在方式的。這就是說,每當我們說書法藝術可以成為書法家的一種具體生命存在方式的時候,並不是說這一生命存在方式就把他的整個生命存在囊括無遺了,而僅僅是說這一具體生命存在方式,隻能涉及這一整個生命存在中的某些具體的方麵而已。對這樣一些具體的方麵,大體上可以從如下兩個層麵來理解與認識。

首先,是書法家對客觀世界的感知與認識的層麵。書法家生活在世界上,是一定要和周圍的世界發生這樣那樣的關係的。而發生這種關係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對這一世界的感知與認識。正是在這一感知與認識活動之中,書法家將其中的某些內容書法藝術化了,亦即依照書法藝術的邏輯規律來進行感知與認識了。這種情況,在書法家對那些和書法藝術的某些方麵具有某種類似性的客觀事物的感知與認識的過程中,是必定都會發生的。譬如峭壁險峰、蒼鬆老檜、忠臣烈士、驍將駿馬之類,可以使書法家從中感悟出書法藝術的風骨氣勢;清風明月、湖光塔影、柳枝碧草、嬋娟美女等等,可以讓書法家從中感悟到書法藝術的韻度神采等等,都是這樣的。張旭的有感於公孫大娘舞劍器,懷素的有感於夏雲多奇峰等等,就正是書法家們在這方麵留下的美談。在這種情況下,書法家的這種特有感知與認識方式,已經是他感知與認識客觀世界的一種普遍方式。我們正是因此而將之視為書法家的一種生命存在方式的。

其次,是書法家對主觀世界的表現與對象化的層麵。誠如黑格爾和馬克思都曾談到過的,人天生就有一種表現與對象化自己的主觀世界的衝動和欲望。這種表現與對象化,一方麵是要將自己的主觀世界外化、展示於客觀世界之中;一方麵則是要通過那個被外化與展示出來的客觀對象,來進行自我觀照和欣賞。書法家則是通過自己的書法藝術活動,來具體完成這一從外化到觀照的心路曆程的。因此,當書法家的內心世界之中有什麼東西需要表現與對象化的時候,那與之相關的一係列書法藝術機製便會被激活並調動起來,以使這一表現與對象化的需求得以實現。對於書法家而言,這一書法藝術性質的表現與對象化活動,與其他性質的表現與對象化活動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了。因而隻不過是其整個的表現與對象化活動的,一個各司其職的有機組成部分而已。所以書法藝術活動在這裏所滿足並表征著的,隻不過是書法家的整個生命存在的一種普遍的生命存在需求。

當然,書法家的生命存在涵蓋著他的社會生活與生命過程的方方麵麵,是一個極其錯綜複雜、豐富多彩、變化莫測的所在。因而,即便是已經成為這一生命存在的有機組成部分的書法藝術活動,也不可能在這一廣闊天地之中到處都有用武之地。實際上,使它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的,隻不過是書法家的整個生命存在世界之中,那些有可能與書法藝術具有某種共性和關係的方麵。那些與書法藝術無論如何都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方麵,是不會成為書法家的以書法藝術活動為表現形式的生命存在方式的。這就是說,每當我們說書法藝術可以成為書法家的一種具體生命存在方式的時候,並不是說這一生命存在方式就把他的整個生命存在囊括無遺了,而僅僅是說這一具體生命存在方式,隻能涉及這一整個生命存在中的某些具體的方麵而已。對這樣一些具體的方麵,大體上可以從如下兩個層麵來理解與認識。

首先,是書法家對客觀世界的感知與認識的層麵。書法家生活在世界上,是一定要和周圍的世界發生這樣那樣的關係的。而發生這種關係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對這一世界的感知與認識。正是在這一感知與認識活動之中,書法家將其中的某些內容書法藝術化了,亦即依照書法藝術的邏輯規律來進行感知與認識了。這種情況,在書法家對那些和書法藝術的某些方麵具有某種類似性的客觀事物的感知與認識的過程中,是必定都會發生的。譬如峭壁險峰、蒼鬆老檜、忠臣烈士、驍將駿馬之類,可以使書法家從中感悟出書法藝術的風骨氣勢;清風明月、湖光塔影、柳枝碧草、嬋娟美女等等,可以讓書法家從中感悟到書法藝術的韻度神采等等,都是這樣的。張旭的有感於公孫大娘舞劍器,懷素的有感於夏雲多奇峰等等,就正是書法家們在這方麵留下的美談。在這種情況下,書法家的這種特有感知與認識方式,已經是他感知與認識客觀世界的一種普遍方式。我們正是因此而將之視為書法家的一種生命存在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