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繼承的實質(1 / 2)

第二,是藝術規律的方麵。這是書家進行藝術創造的一些規律,亦即他建構自己的藝術風格的一些規律;亦即他運用各種書法形象來表現自己的心靈世界的一些規律。書法藝術的文字書寫性質,也賦予了這些規律以穩定性與規範性。這些規律,既博大精深又具體而微地存在於以往的書法傳統之中。你隻要通過對這一傳統的了解與學習而把握了它們,並在對它們的具體運用過程中加進一些自己的心得和體驗(必須以符合這些基本規律為前提),你就可以以它們為手段而創造出自己的藝術自我。因而繼承傳統的基本內容之一,就是要通過對傳統的了解與學習而出神入化、從心所欲地掌握這些基本規律。比起上述方法與技巧來,這些規律是一些更為概括而抽象的東西。譬如方折之筆顯得剛勁有力,圓轉之筆顯得柔美婉麗;結體茂密則勢厚氣滿,結字疏朗則蕭散空靈等等。

第三,是傳統中那些在今天仍具有生命活力和現實意義的方麵。我們之所以要繼承傳統,就是要將傳統中的這些方麵搜尋並發掘出來,使它們為我們的藝術創造服務。在我們看來,我們的書法傳統之所以能夠成為傳統(任何傳統都是如此),就是因為其中蘊涵著一些相當永恒的東西。這些東西在過去的千百年中是具有自己的生命活力與現實意義的(這正是它們能夠成為傳統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在今天也仍會是具有一定的生命活力與現實意義的。這正是在今天任何真正成功的藝術創新,都必然是對某些傳統因素的改造和發展的根本原因之所在。書法傳統的這種連續性與穩定性,實際上是整個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的一種具體表現。因此,隻要中華文明的這種連續性與穩定性在總體上依然存在,則書法傳統在今天的合理性與正確性,就是毋庸置疑的。在我們看來,當代社會相對於傳統社會的天翻地覆和脫胎換骨,並不能徹底改變當代社會的傳統性質,亦即當代社會不管怎樣地天翻地覆與脫胎換骨,還是不能完全徹底地割斷曆史、不要傳統(若真那樣,中國便不是中國,中國人便不是中國人了)。既然如此,則繼承書法傳統的合理性與拋棄書法傳統的荒謬性,也就無須贅言了。

當然,無論繼承的性質多麼重要,它也仍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為眾所周知,繼承的目的在於藝術創新,繼承是為藝術創新服務的,它隻不過是進行藝術創新的一個必要條件而已。所以,不要繼承的所謂“藝術創新”固然永遠也不可能獲得成功;同樣,隻要繼承也會因為它的缺少創新意義而失去任何的存在價值。藝術之路永遠都隻能是既要不斷開拓前進,又要不忘傳統繼承的。

第二,是藝術規律的方麵。這是書家進行藝術創造的一些規律,亦即他建構自己的藝術風格的一些規律;亦即他運用各種書法形象來表現自己的心靈世界的一些規律。書法藝術的文字書寫性質,也賦予了這些規律以穩定性與規範性。這些規律,既博大精深又具體而微地存在於以往的書法傳統之中。你隻要通過對這一傳統的了解與學習而把握了它們,並在對它們的具體運用過程中加進一些自己的心得和體驗(必須以符合這些基本規律為前提),你就可以以它們為手段而創造出自己的藝術自我。因而繼承傳統的基本內容之一,就是要通過對傳統的了解與學習而出神入化、從心所欲地掌握這些基本規律。比起上述方法與技巧來,這些規律是一些更為概括而抽象的東西。譬如方折之筆顯得剛勁有力,圓轉之筆顯得柔美婉麗;結體茂密則勢厚氣滿,結字疏朗則蕭散空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