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倒退不是出路(1 / 2)

而那些“倒退主義”者們的所作所為,則與此截然相反。他們所夢寐以求、全力以赴的,恰好不是要將民間書跡提高到書法藝術的水平,而是要將書法藝術降低到民間書跡的水準上去。說得簡單明了一些,就是要用民間書跡的那一套來取書法藝術而代之。惟其如此,所以他們的學習與借鑒民間書跡,便不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式的。因而他們從民間書跡中所學到的,就根本不是民間書跡中所存在的某些精華,而恰好是其中的那些糟粕。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第一,在他們的“書法藝術”之中,那具體表現為點畫形態的線條質量之美,幾乎蕩然無存了。眾所周知,書法藝術“以用筆為本”。“以用筆為本”,就是以線條質量為本,因為“用筆”隻是保證線條質量的具體技巧與方法。而他們的“書法藝術”為了向那些拙劣的民間書跡“倒退”(在他們的眼裏,越拙劣的東西越好),就故意模仿並追求那種“不會寫”的點畫特征(如寫得不方折、不圓潤、不流利、不勁挺等),因而已經與任何的線條質量無緣了。第二,在結體和章法方麵,他們也是一味效法民間書跡的那種“不會寫”的特征(如寫得不均勻、不整齊、不端正、不好看等),而故意將字寫得忽大忽小、東倒西歪、支離破碎、破破爛爛,從而使自己的“書法藝術”也和真正的結構之美與章法之美背道而馳了。

因而這樣的所謂“書法藝術”,實際上已經成了民間書跡之中那所有“不會寫”特征的,一種集大成之物。在我們看來,民間書跡盡管同屬文字書寫,但水平參差不齊、相差甚巨,其中有好的、有差的,也有很差的。但即便很差的,也往往是在有些方麵差一些,而在另一些方麵則稍好一些,因而總會多少有些可取之處。而“倒退主義”者們的所謂“書法藝術”則是“以差為美”、“唯差是務”,因而就幾乎沒有什麼可取之處了。所以從直觀上看,這類東西就是那些真正不會寫字的人的一種胡塗亂抹,因而點畫不成點畫,結體不成結體,章法不成章法。他們就是這樣將書法藝術變成了“真正不會寫”的文字書寫,將書法家變成了“真正不會寫字”的文字書寫者。當然,對此,這些“書家”們自己是不會這樣看的。在他們看來,他們才是真正的書法藝術家;他們才是當代中國書法的締造者與代表者;他們的倒退也自然不是什麼倒退,而是通過對傳統書法的“全方位突破與超越”,才取得的一種“藝術創新”!

整個的人類文明都是在不斷前進的,至今也沒見哪一種藝術形式真正地倒退過,為什麼書法藝術發展到了今天就非要“倒退”不可了呢?因而這“倒退”,就不但是反書法藝術的,而且是反人類文明的,亦即違反書法藝術與人類文明的大方向的。譬如說,我們的書法藝術傳統,乃是曆代的書家們創造書法藝術的經驗總結。因而可以說,真正創造書法藝術的方方麵麵的技巧、方法、規律、原則等等,都在這裏。試想:如果完全拋棄了這個傳統,就是完全拋棄了這些技巧、方法、規律、原則等等,那你還用什麼來創造書法藝術呢?這樣的技巧、方法、規律、原則等等,在那種非藝術性質的民間書跡中,是根本不存在的(須知書法創作之法不同於文字書寫之法)。如此等等。如果能想一想這些並不複雜的問題,那正確的答案應該是不難找到的。

而那些“倒退主義”者們的所作所為,則與此截然相反。他們所夢寐以求、全力以赴的,恰好不是要將民間書跡提高到書法藝術的水平,而是要將書法藝術降低到民間書跡的水準上去。說得簡單明了一些,就是要用民間書跡的那一套來取書法藝術而代之。惟其如此,所以他們的學習與借鑒民間書跡,便不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式的。因而他們從民間書跡中所學到的,就根本不是民間書跡中所存在的某些精華,而恰好是其中的那些糟粕。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第一,在他們的“書法藝術”之中,那具體表現為點畫形態的線條質量之美,幾乎蕩然無存了。眾所周知,書法藝術“以用筆為本”。“以用筆為本”,就是以線條質量為本,因為“用筆”隻是保證線條質量的具體技巧與方法。而他們的“書法藝術”為了向那些拙劣的民間書跡“倒退”(在他們的眼裏,越拙劣的東西越好),就故意模仿並追求那種“不會寫”的點畫特征(如寫得不方折、不圓潤、不流利、不勁挺等),因而已經與任何的線條質量無緣了。第二,在結體和章法方麵,他們也是一味效法民間書跡的那種“不會寫”的特征(如寫得不均勻、不整齊、不端正、不好看等),而故意將字寫得忽大忽小、東倒西歪、支離破碎、破破爛爛,從而使自己的“書法藝術”也和真正的結構之美與章法之美背道而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