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當代書法本體思考的現實意義(1 / 2)

第二,極大地推動了當代書壇“本體論思潮”的形成與發展。二十餘年前的那場書法本體論之爭的主要收獲之一,就是把人們關注的目光一下子就吸引到書法藝術的美學本體這一最關鍵、最核心、最本質的重要問題之上了。自此以後,對“書法藝術的美學性質到底是什麼”這一本體問題的思考和追問,就再也不是極少數美學家、理論家們的專利,而是極其廣泛地普及於整個的書法藝術大軍(包括各個層次的書家與成千累萬的廣大書法愛好者)之中的,一種共同的理論關懷了。因而直到今天,不管誰想認真地學一學書法藝術或認真地思考一下書法藝術,都是不能不首先思考一下書法藝術的美學本體問題,並就此獲得一些自己的認識與看法的,就更不用說那些具有了一定造詣的書法家和理論家了。惟其如此,所以各式各樣的書法藝術本體觀才豐富多彩、爭奇鬥妍、異彩紛呈地湧現在了當代的書法藝術舞台上。短短的二十餘年間,這樣的本體觀就足足有數十種之多!這是荒古空前的。有這麼多的人參與其中,又有這麼多的新觀念不斷提出,這正是我們將這一現象稱之為“本體論思潮”的原因所在。

第三,“書法熱”的動力源泉之一。毫無疑問,“書法熱”的動力源泉是多方麵的。但起始於二十餘年前的那種本體思考,則肯定是其中舉足輕重的方麵之一。無論從邏輯上講還是從現實上講,觀念總是行動的指南,理論總是實踐的先導,於此也正如古人所說,絕沒有心不能到而手竟能到的道理。所以,在觀念的覺醒和理論的熱潮之後,那聲名鵲起、接踵而至的,便肯定是實踐的轟轟烈烈與碩果豐盈。曆史的腳步正是如此。所以在80年代初的書法本體之爭尚在“餘音繞梁”的時候,到了80年代中期,那股氣勢恢弘、波瀾壯闊的“書法熱”之潮,便撲麵而來了。若說這二者之間沒有一定的必然聯係,是絕對不可能的。自此以降,便是這兩個方麵的並駕齊驅、相輔相成(正所謂理論推動實踐,實踐發展理論)。時至今日,這仍屬方興未艾。就如同在本體思考方麵的情況一樣,形式方麵的“書法熱”近來似乎平淡了一些,但這隻是它的發展走向深化與成熟的一種表現罷了。若從這樣的層麵來看,這場“書法熱”無疑是將要永遠地“熱”下去的。當然,這已不僅僅包括藝術實踐方麵,而且同時也包括著本體思考方麵了。

第四,極大地推動了當代書法藝術實踐的發展和繁榮。黑格爾說過,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因而循著這樣的邏輯軌跡就完全可以說,書法藝術實踐的現實狀況,就是相應的本體觀念的感性顯現。近二十年來的書法本體觀念既然是“豐富多彩、爭奇鬥妍、異彩紛呈”的,那與之當互為表裏的書法藝術實踐,也必將是“豐富多彩、爭奇鬥妍、異彩紛呈”的了。當代中國書法的現實狀況,難道不正是“如此這般”的嗎?這種“豐富多彩、爭奇鬥妍、異彩紛呈”的主要藝術表現,首先是在藝術流派方麵,其次則是在書家個體的風格形態方麵。隻要能夠把握整體、總攬全局,而不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恐怕誰也不能否認,近二十年來的中國當代書法在這兩個方麵所跨越的曆程與取得的成績,都是突飛猛進、史無前例的。這不僅表現在藝術流派和個體風格形態的數量之多,而且表現在各個藝術流派之間的差距之大,與各個個體風格形態之間的差距之大。所以,當我們麵對當代書法藝術的繁榮昌盛的大好局麵的時候,是不應該忽視當代書法本體思考的曆史功勳的。這在當代中國書法的理論研究中,也是一個應該予以重視的問題。

第二,極大地推動了當代書壇“本體論思潮”的形成與發展。二十餘年前的那場書法本體論之爭的主要收獲之一,就是把人們關注的目光一下子就吸引到書法藝術的美學本體這一最關鍵、最核心、最本質的重要問題之上了。自此以後,對“書法藝術的美學性質到底是什麼”這一本體問題的思考和追問,就再也不是極少數美學家、理論家們的專利,而是極其廣泛地普及於整個的書法藝術大軍(包括各個層次的書家與成千累萬的廣大書法愛好者)之中的,一種共同的理論關懷了。因而直到今天,不管誰想認真地學一學書法藝術或認真地思考一下書法藝術,都是不能不首先思考一下書法藝術的美學本體問題,並就此獲得一些自己的認識與看法的,就更不用說那些具有了一定造詣的書法家和理論家了。惟其如此,所以各式各樣的書法藝術本體觀才豐富多彩、爭奇鬥妍、異彩紛呈地湧現在了當代的書法藝術舞台上。短短的二十餘年間,這樣的本體觀就足足有數十種之多!這是荒古空前的。有這麼多的人參與其中,又有這麼多的新觀念不斷提出,這正是我們將這一現象稱之為“本體論思潮”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