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營造閱讀的氛圍(1 / 2)

女兒小時候有幾個知識麵很廣的同學,無一例外都是因為家長為孩子營造了一個很好的閱讀環境。

一次,我在學校門口接女兒,跟他們班裏一個叫嘉偉的男孩的媽媽聊天,她說,她的兒子有時候讀書讀到放不下手,甚至能讀到半夜。因為喜歡閱讀科技類圖書,所以他每次假期的小製作都有創新,據說他還發明了一種玩具,風行他們班級。這個嘉偉因為閱讀的圖書類型偏科技,寫出的文章看上去也很大氣。

在一個家長QQ群裏聊天,有位家長抱怨,他家的孩子就是不喜歡讀書,有時候連作業都不好好做。當時,我就簡單地在群裏對不同家庭做了一個小調查:晚上9點鍾,一家三口都在做什麼?有人回答:爸爸在打麻將,媽媽在玩電腦遊戲,女兒在看電視。也有人回答:要是天氣好,一家三口就會逛街。給出後一種答案的是一位女兒在上幼兒園的媽媽,我感覺為孩子營造的氛圍也很溫馨,牽著爸爸媽媽的手逛街,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給出前一種答案的是一位女兒上初一的媽媽,他們家一貫是這樣的——晚飯後爸爸就出去玩麻將,媽媽開電腦玩遊戲。我個人認為,這樣的家庭氛圍就不太健康。孩子看到的是爸爸媽媽雖然很忙,但都“不務正業”,給孩子樹立的是很負麵的榜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家長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好好讀書,孩子的情緒多半是抵觸的。

如果爸爸在單位忙工作,媽媽在家裏做家務,那又是完全不同的情況了。雖然大家都沒在看書,但孩子感覺爸爸媽媽是積極向上的,都在努力做自己的事情。那種精神力量,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鼓舞,孩子也願意聽從父母的安排。事實上,我家許多時候都是這個樣子,但是當我們都有空的時候,便願意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學習榜樣。

家裏能有讀書的氛圍固然非常好,但是,許多家庭可能沒有條件,更多的是父母沒有培養孩子的閱讀意識。

據統計,我國每年人均閱讀量僅為4.5本,是日本國民年閱讀量的1br9。在世界各國中,以色列人讀書最多,年均每人讀書64本;俄羅斯第二,年均每人讀書55本;美國也正在實施年均每人讀書50本的計劃。中國人年均閱讀量這麼低,應該也跟父母沒有培養孩子的閱讀意識有關吧!

我是在農村長大的,每年都會回幾次老家。現在農村的生活條件改善了許多,有些家庭也已經富裕起來了。但是,許多家庭雖然現代化家電一應俱全,電腦都有了,卻很少能看到書。家裏如果有上學的孩子,就隻能看到幾本課本,再也沒有其他書籍,就連報紙都鮮有人訂閱。可以說,許多農村的家庭不是沒有讀書的條件,而是父母沒有讀書的意識。除了這些,目前我國仍有許多農村比較貧窮,孩子們還沒有閱讀課外書的條件。

女兒小時候有幾個知識麵很廣的同學,無一例外都是因為家長為孩子營造了一個很好的閱讀環境。

一次,我在學校門口接女兒,跟他們班裏一個叫嘉偉的男孩的媽媽聊天,她說,她的兒子有時候讀書讀到放不下手,甚至能讀到半夜。因為喜歡閱讀科技類圖書,所以他每次假期的小製作都有創新,據說他還發明了一種玩具,風行他們班級。這個嘉偉因為閱讀的圖書類型偏科技,寫出的文章看上去也很大氣。

在一個家長QQ群裏聊天,有位家長抱怨,他家的孩子就是不喜歡讀書,有時候連作業都不好好做。當時,我就簡單地在群裏對不同家庭做了一個小調查:晚上9點鍾,一家三口都在做什麼?有人回答:爸爸在打麻將,媽媽在玩電腦遊戲,女兒在看電視。也有人回答:要是天氣好,一家三口就會逛街。給出後一種答案的是一位女兒在上幼兒園的媽媽,我感覺為孩子營造的氛圍也很溫馨,牽著爸爸媽媽的手逛街,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給出前一種答案的是一位女兒上初一的媽媽,他們家一貫是這樣的——晚飯後爸爸就出去玩麻將,媽媽開電腦玩遊戲。我個人認為,這樣的家庭氛圍就不太健康。孩子看到的是爸爸媽媽雖然很忙,但都“不務正業”,給孩子樹立的是很負麵的榜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家長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好好讀書,孩子的情緒多半是抵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