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雜誌,鮮活的知識(1 / 2)

初高中時,女兒讀報就開始關注國際國內大事了,且時常會發表她的見解,有時候就一個問題能和爸爸爭得麵紅耳赤。中學後開始寫議論文,女兒寫的文章裏常會引用最鮮活的時事,給文章增色不少。分科後,她學文科,學起文綜來也非常輕鬆。現在的文綜考試,不單單考課本上的東西,更重要的是考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多時候和現實結合得很緊密。這時,讀報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

此外,我特意讓做編輯的朋友送給女兒一份《精品購物指南》。這是一份非常時尚的報紙,我之所以讓女兒看,就是為了讓她了解一些時尚的東西,開闊視野。而且作為女孩子,緊跟潮流沒有什麼不好,我實在不想讓她成為一個隻會讀死書卻不會穿衣打扮的現代“out”青年。事實證明,她長大後穿衣品味多少受到了這份報紙的影響,看上去真的活潑靚麗、青春陽光。

優質的家庭教育應該充滿許多“潤物無聲”和“無心插柳”的過程,我家便是如此。我們一開始並沒有特意讓孩子看報紙,一切都是在自然而然中慢慢進行的。我要說的是,家長作為榜樣的力量真的很大,正是因為我和先生每天都看報紙,女兒也就依樣學樣,養成了讀報紙的好習慣。報紙上的內容都是發生在當下的事情,孩子通過報紙了解的都是非常鮮活的時事,這無疑就是發生在身邊的“曆史”和“政治”。讀報可以讓孩子“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我想這應該是教育的高境界。

除了報紙之外,為孩子訂閱幾份好的雜誌,也是拓展孩子知識麵的有效手段。

訂閱《北京青年報》時,都會有幾份贈品讓讀者選擇,一直以來,我們都選擇全年的《讀者》雜誌。《讀者》的文章雖然樸實,卻都是真實感人的故事或精辟深刻的哲理美文,從中還可以學到不少人文方麵的知識。喜歡上《北京青年報》的同時,女兒也跟著我們開始閱讀《讀者》雜誌。《讀者》可以說是我們一家共同閱讀時間最長的書。每期《讀者》一進家門,大家總是爭相閱讀。

女兒起初隻看淺顯易懂的“幽默和笑話”,後來開始讀其中的小故事,逐漸地才每篇必讀。有了這個共同的閱讀背景,《讀者》裏麵的故事和觀點便成了我們一家經常談論甚至爭論的話題。女兒上初中後,老師特意叮囑要訂閱《讀者》雜誌,而那時候,女兒已經有好幾年的讀齡了。女兒的文筆很樸素,文章卻充滿了真情實感,就是受《讀者》熏陶的結果。

除了《讀者》之外,小學六年中,我們還為女兒訂閱了她從小就喜歡的《米老鼠》,還有《兒童文學》《少年文藝》等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刊物。《中國國家地理》本來是我和先生非常喜歡的一份雜誌,沒想到女兒也特別喜歡,而且受益於此,她上高中時文綜的地理就學得非常輕鬆。《博物》是《中國國家地理》出版社特別為青少年推出的一份科普雜誌,女兒從小學六年級到高中畢業,一直都在訂閱。

與圖書相比,雜誌裏都是比較短小、獨立的文章,孩子很快就能讀一篇,使還沒有能力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的孩子不致產生厭煩之感。像《米老鼠》《讀者》這樣比較輕量級的雜誌,女兒一般一口氣就看完了,成就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還不會花費很多的時間。而最關鍵的是,雜誌上的知識能夠很好地彌補課本知識的不足。《中國國家地理》和《博物》雜誌,在小學可以成為自然、科學課的補充材料,這樣從小打好的知識基礎,在孩子上了中學後,對生物和地理的學習便會有很大的幫助。讀雜誌,對於寫作更是益處多多,多多借鑒別人的文章,必然就做到詞彙豐富、語言流暢。女兒小學時每次寫作文,總是寫得又快又好,不像有的孩子非常發愁寫作文,一篇文章要憋兩三個小時。這難道不是讀雜誌的功勞嗎?

初高中時,女兒讀報就開始關注國際國內大事了,且時常會發表她的見解,有時候就一個問題能和爸爸爭得麵紅耳赤。中學後開始寫議論文,女兒寫的文章裏常會引用最鮮活的時事,給文章增色不少。分科後,她學文科,學起文綜來也非常輕鬆。現在的文綜考試,不單單考課本上的東西,更重要的是考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多時候和現實結合得很緊密。這時,讀報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