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她的爸爸媽媽從小就跟孩子玩數字遊戲,還通過撲克牌等訓練孩子的計算能力,小學一年級時便把孩子送到課外機構學習奧數,所以這孩子的數學成績非常棒,每天回家寫數學作業對她來說便是小兒科,很快就搞定。但是她的爸爸媽媽不經常讓孩子讀書、聽故事,所以她的作文變成了軟肋。
孩子天生在智能方麵就有差異,會在不同的學科表現出優勢和劣勢。也許,那位小朋友的優勢潛能在數理邏輯方麵。但是,我認為孩子最終在學習上的偏科,還是跟早期的智能開發不平衡有很大關係。如果我們能早一點覺察到這一點,並有意識地在算術、數字、邏輯推理等方麵多引導女兒,就不會出現高中以後還在為了高考拚命“糾偏”的現象了。
事實證明,那些在中考、高考中取得好成績的孩子,基本上是各科成績都很優秀的孩子,而且有不少還是每科成績都不拔尖,但是各科都很均衡的孩子。而那些偏科孩子,就算有一兩科成績非常好,也會因為某一科成績過低拖了後腿,最終與自己喜歡的學校失之交臂。雖然我女兒通過努力,在高三的時候數學成績趕了上來,高考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卻對偏科的危害深有感觸。這也說明,偏科是可以避免的,不是“不治之症”。對於小學生來說,防患於未然則是再好不過的了。
那麼如何防患於未然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入手:
第一,樹立信心。
家長要仔細觀察孩子,及早發現孩子的潛在優勢和弱勢。在發揮孩子優勢的同時,也要時刻看到孩子在弱勢科目上的點滴進步,及時地給予誇獎和鼓勵,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第二,做一些針對性的輔導。
發現孩子某科偏弱,家長要對孩子進行輔導。比如我的女兒數學比較弱,我們當時就應該跟孩子多做一些關於數學的活動,比如玩玩計算遊戲,進行一些邏輯推理等。如果孩子課業不是特別重,也可以考慮參加課外輔導。
無論是家長自己輔導還是課外輔導,對於孩子的弱科,一定要注意知識的基礎性和方法的趣味性,這是保證孩子興趣和自信的前提。既然是弱科,就要從最基礎的知識開始學起,讓孩子逐步積累,積累到一定程度,孩子的成績自然會上來,自信也就逐步建立起來了。此外,對於小學生來說,采用趣味教學法可以提高孩子的興趣,取得好的效果。
我家的教訓就是從難處著手。女兒數學本來就差一些,五年級的時候我們直接把她送到了授課難度較大的華羅庚數學班去補習,結果不僅於事無補,反而讓女兒對數學失去了信心。事實上,奧數也分難度層次,沒有奧數基礎或者特殊天分的孩子,無論年級高低,都需要從基礎的學起,才能起到鍛煉思維的作用。針對性輔導,一定不能急於求成,或是“趕鴨子上架”強製進行。
原來,她的爸爸媽媽從小就跟孩子玩數字遊戲,還通過撲克牌等訓練孩子的計算能力,小學一年級時便把孩子送到課外機構學習奧數,所以這孩子的數學成績非常棒,每天回家寫數學作業對她來說便是小兒科,很快就搞定。但是她的爸爸媽媽不經常讓孩子讀書、聽故事,所以她的作文變成了軟肋。
孩子天生在智能方麵就有差異,會在不同的學科表現出優勢和劣勢。也許,那位小朋友的優勢潛能在數理邏輯方麵。但是,我認為孩子最終在學習上的偏科,還是跟早期的智能開發不平衡有很大關係。如果我們能早一點覺察到這一點,並有意識地在算術、數字、邏輯推理等方麵多引導女兒,就不會出現高中以後還在為了高考拚命“糾偏”的現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