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在小學六年級結束的那個暑假,要準備初中的分班考試,我便在網上找了一些小升初的練習題打印下來讓她做。每次她做完,我都會為她批閱,發現她的英語作業幾乎每次都犯同一個錯,就是當遇到一個句子的時態為一般現在時、主語為第三人稱單數時,她都忘記在動詞原形後麵加“s”或者“es”。發現了幾次以後,我就想了個辦法,在網上搜了一套類似的試卷,把她錯過並改正的題目加進試卷中再讓她來做。一開始,一模一樣的題目她依然會出錯,我就隻讓她接著改錯,並不告訴她這個題目之前已經做過了。然後我會再出一套卷子,還是把這個題目加進去。三番兩次過後,她才發現卷子中有同樣的題目,且是她曾經做錯的。她也會問我:“這套卷子裏怎麼有同樣的題目呀?”她並沒有發現那是媽媽特意夾在裏麵的。神奇的是,這樣反複訓練了幾次,她就真正記住了這個知識點,從而徹底把類似的問題解決了。
那時候,對女兒的數學學得不紮實的地方,我也采用同樣的辦法幫她解決。
同樣是一道題反複做,我采用的卻是“有心而無痕”的做法。把做錯的題目夾在新的試卷裏,孩子起初並無覺察,因此沒有抵觸心理,而且也會毫無戒備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解題,從而最終暴露出漏洞。這樣做,比起孩子做錯一道題後就讓他反複寫許多遍的做法,效果要好一些。因為采用後者,一方麵並不能達到反複查漏補缺的最佳效果,隻會在短時間內對一道題形成思維定式,一段時間之後再回來做類似題目或許還會犯錯;另一方麵,更重要的是,這會讓孩子有被懲罰的感覺,容易引起他的抵觸情緒,也許孩子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但是自尊心卻受到了衝擊。這種傷害表麵看不到,卻在孩子心裏埋下了負麵的種子,對他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上了中學以後,尤其是到了高中階段,女兒不僅自覺建立了錯題本,還認真對待每一套考卷上的錯題,把考卷上的錯題作為突破口進行反複練習。到了高三階段,因為學習非常緊張,來不及把所有的錯題整理到錯題本上,她便把考卷上的錯題用顏色醒目的筆標出來,並把考卷一張不落地收拾整齊,裝在文件袋裏。到考試前,她會專門抽出時間,重新去看那些卷子上標注出來的錯題,提醒自己哪些地方容易疏忽、哪條思路容易遺忘。據女兒說,這種方法的效果也非常不錯,可謂事半功倍。
我想無論哪種錯題本,應該也同樣適用於小學生,而且小學生時間相對充裕,複習效果會更好!隻是在剛開始培養這個習慣的時候,孩子在短時間內看不到效果,可能會嫌麻煩半途而廢。這個時候,家長們不要著急,不要打罵、責備孩子,而應通過監督、鼓勵甚至獎勵的方式,引導孩子慢慢養成好習慣,漸漸地,他們便會從中嚐到甜頭。
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在小學六年級結束的那個暑假,要準備初中的分班考試,我便在網上找了一些小升初的練習題打印下來讓她做。每次她做完,我都會為她批閱,發現她的英語作業幾乎每次都犯同一個錯,就是當遇到一個句子的時態為一般現在時、主語為第三人稱單數時,她都忘記在動詞原形後麵加“s”或者“es”。發現了幾次以後,我就想了個辦法,在網上搜了一套類似的試卷,把她錯過並改正的題目加進試卷中再讓她來做。一開始,一模一樣的題目她依然會出錯,我就隻讓她接著改錯,並不告訴她這個題目之前已經做過了。然後我會再出一套卷子,還是把這個題目加進去。三番兩次過後,她才發現卷子中有同樣的題目,且是她曾經做錯的。她也會問我:“這套卷子裏怎麼有同樣的題目呀?”她並沒有發現那是媽媽特意夾在裏麵的。神奇的是,這樣反複訓練了幾次,她就真正記住了這個知識點,從而徹底把類似的問題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