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話女兒竟然全部信了,她無限向往地問道:“如果我從小攢錢的話,是不是也可以在大學畢業後自己買一套房子啊?”
她爸爸肯定地說:“當然可以了!”
後來先生告訴我,他壓根兒就沒有提起女兒花錢買東西的事,是女兒主動跟他坦白的,並且要向那個攢錢買房的姐姐學習。這時,他才告訴女兒,以後她需要什麼東西,可以跟爸爸媽媽提出來,爸爸媽媽會盡量滿足她的需求,或者以後爸爸媽媽可以給她一些零花錢,由她自己支配。
我一直在琢磨,女兒肯定知道爸爸是衝著這件事情來跟她談話的,因為大媽媽已經問過她買東西的錢從哪裏來的,也表示那樣做不對。她沒有想到爸爸不僅沒有責備她,還溫和地給她講了個故事。聰明的女兒應該從故事裏聽出了爸爸的意圖,所以才主動承認了錯誤,並表達了自己攢錢買房子的決心。
我和先生分析過這件事情,覺得女兒從家裏拿錢買東西,無關道德,她隻是模仿了我和他的行為。因為在此之前,我們總是在需要買東西的時候就拿錢,卻從來沒有告訴過孩子,家裏的錢她是不能隨便拿去花的,或者告訴孩子應該怎樣拿錢買東西。
事發突然,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冷靜的處理方式,不僅沒有傷及孩子的自尊,還及時補上了教女兒如何花錢的這一課。如果孩子第一次做事出現錯誤,家長就迫不及待地指出來,孩子隻會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相反,家長用溫和的方式來處理,孩子就會理智地思考自己的行為,對他的成長會更加有利。
後來,發生在身邊的類似的一件事情,讓我對如何對待孩子亂花錢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一位朋友的兒子小朗上六年級。一天班主任老師打電話給朋友,讓他趕緊去學校。朋友撂下工作趕到學校,班主任老師告訴他,他的兒子在課堂上玩遊戲機,讓她給沒收了。朋友很納悶,因為他們兩口子從來沒有為兒子買過遊戲機,而且一看老師手裏拿的遊戲機,就知道價格不菲。但班主任老師卻說,據他了解那個遊戲機確實屬於小朗,不是別的同學的。後來老師找來了和兒子一起玩遊戲的那個同學,那個同學說遊戲機是他和小朗一起買的,花了568元,而且錢是小朗一個人出的。買了後,小朗不敢把遊戲機拿回家,每天放學後都委托他保管,所以朋友沒有看到孩子在家玩遊戲機。
告別老師,朋友把兒子帶回家,一路上爸爸氣呼呼,兒子小心翼翼,誰也沒有說話。進家,朋友關上門二話沒說,就給了兒子一巴掌。兒子捂著臉一句話也不說,眼淚卻悄悄地掉了下來。
這時,朋友發話了:“你這個小偷,是誰讓你從家裏拿那麼多錢去買遊戲機的?你氣死我了!”
小朗大聲還擊:“我不是小偷!我就不是小偷!”
爸爸的話女兒竟然全部信了,她無限向往地問道:“如果我從小攢錢的話,是不是也可以在大學畢業後自己買一套房子啊?”
她爸爸肯定地說:“當然可以了!”
後來先生告訴我,他壓根兒就沒有提起女兒花錢買東西的事,是女兒主動跟他坦白的,並且要向那個攢錢買房的姐姐學習。這時,他才告訴女兒,以後她需要什麼東西,可以跟爸爸媽媽提出來,爸爸媽媽會盡量滿足她的需求,或者以後爸爸媽媽可以給她一些零花錢,由她自己支配。
我一直在琢磨,女兒肯定知道爸爸是衝著這件事情來跟她談話的,因為大媽媽已經問過她買東西的錢從哪裏來的,也表示那樣做不對。她沒有想到爸爸不僅沒有責備她,還溫和地給她講了個故事。聰明的女兒應該從故事裏聽出了爸爸的意圖,所以才主動承認了錯誤,並表達了自己攢錢買房子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