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我們也會配合學校和老師幫助女兒學習,一般是在女兒取得一些成績的時候,就會給予她誇獎和鼓勵。
比如女兒某天寫了一篇和朋友一起遊玩的日記,我便會在她日記的後麵寫上點評:“寫得太有意思了,看著文章就好像看到你玩得高興的樣子。”在這樣的鼓勵下,女兒的文章寫得越來越好。
女兒剛上小學的時候曾經很馬虎,作業本上時常會“留白”,比如她會把第一題和第三題都寫了,卻把第二題漏掉了。為此,班主任趙老師跟我說了好幾次。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女兒回家問我:“媽媽,趙老師說我是‘典型的小馬虎’。啥叫‘典型’?是不是比馬虎要好呀?”這可把我樂壞了。為了克服她的馬虎,我和她爸爸總是誇獎她“辰辰寫作業有進步,寫得挺仔細的”。一次她的數學作業全做對了,她爸爸便說:“辰辰,數學作業今天全做對了,我看你昨天晚上寫作業的時候挺認真的,是跟這個有關係嗎?”女兒驕傲地說:“當然跟認真有關係了,我還是很聰明的。”在這個對話中,爸爸和女兒都強調了“認真”的重要性。逐漸地,女兒寫作業的時候就慢慢地克服掉了馬虎的毛病。
如果家長關注孩子的學習,就要注重“過程管理”。一是我們要及時發現孩子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幫孩子解決,比如前麵說到的那個爸爸發現孩子對“單位”不重視,便及時想辦法解決;二是我們要捕捉孩子的點滴進步並及時說出來鼓勵孩子,比如我先生就從女兒作業全對這件事上做文章。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幫助還是誇獎孩子,都要具體描述整個事件,讓孩子明白地知道自己什麼地方存在問題,並有的放矢地解決:什麼地方已經做得很好,應該堅持下去;什麼地方仍有欠缺,還可以做得更好。我覺得這比平時不管孩子學得如何,隻盯著考試、隻盯著分數要好得多,因為孩子的收獲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隻有平時把該學的都學到了,考試成績才會自然而然地提升。
話又說回來,就算孩子的學習成績真的不好,那又怎麼樣呢?
我曾經見過一個小男孩的媽媽,就因為孩子考得不好,接孩子的時候,還沒有走出學校的大門,就迫不及待地對小男孩拳打腳踢。小男孩驚恐地抱著腦袋左躲右閃,委屈得直掉眼淚,經過他們母子身邊的小朋友都驚恐地看著小男孩和他的媽媽。
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就算這個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他在學習上肯定也收獲了許多。這一點從我們自己或者朋友那裏就可以得到證明。我小時候身邊有些同學,雖然學習成績並不好,但是他們都有自己的長處,或是計算,或是寫文章,其實都是很棒的,長大以後有的事業非常成功,無論為官還是做企業都做得很出色。說白了,一個人的成功和幸福,與小時候的學習成績並沒有必然的聯係。
當然,我們也會配合學校和老師幫助女兒學習,一般是在女兒取得一些成績的時候,就會給予她誇獎和鼓勵。
比如女兒某天寫了一篇和朋友一起遊玩的日記,我便會在她日記的後麵寫上點評:“寫得太有意思了,看著文章就好像看到你玩得高興的樣子。”在這樣的鼓勵下,女兒的文章寫得越來越好。
女兒剛上小學的時候曾經很馬虎,作業本上時常會“留白”,比如她會把第一題和第三題都寫了,卻把第二題漏掉了。為此,班主任趙老師跟我說了好幾次。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女兒回家問我:“媽媽,趙老師說我是‘典型的小馬虎’。啥叫‘典型’?是不是比馬虎要好呀?”這可把我樂壞了。為了克服她的馬虎,我和她爸爸總是誇獎她“辰辰寫作業有進步,寫得挺仔細的”。一次她的數學作業全做對了,她爸爸便說:“辰辰,數學作業今天全做對了,我看你昨天晚上寫作業的時候挺認真的,是跟這個有關係嗎?”女兒驕傲地說:“當然跟認真有關係了,我還是很聰明的。”在這個對話中,爸爸和女兒都強調了“認真”的重要性。逐漸地,女兒寫作業的時候就慢慢地克服掉了馬虎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