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樹
房門外樓梯口在牆角釘著個木板搭的小神龕,供著個神道的牌位,插著兩支香。街上大榕樹幹上有個洞,洞裏也嵌著同樣的小神龕。《小團圓》
我知道榕樹是從耳熟能詳的羅大佑的《童年》中得知的,歌曲第一句就是“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榕樹通常指的是小葉榕,英文名Banyan或Smallfruit fig。榕樹枝葉茂盛,生長迅速,根係發達,根係如同觸角可穿牆繞石,枝條上懸垂縷縷氣生根,氣生根垂地入土形成新的樹幹成為支柱根,因此一棵榕樹可向四麵盡可能的伸展,支柱根和枝幹交織在一起,形似稠密的叢林,獨木成林,廣蔭數畝。東漢·楊孚《異物誌》有:“榕樹棲棲,長與少殊。高出林表,廣蔭原丘。”明·林熙春《程鄉公署古榕》有:“柏台古樹兩森森,奕葉扶疏十畝陰。幹聳雲霄逾百尺,根盤庭砌足千尋。”明·黎遂球《二月十七日社集》有:“詩就仍相覓,榕陰路一灣。”清·顏崇圖《古榕歌》有:“嶺南榕樹真奇觀,十畝清蔭凝團團。古幹盤曲壓地脈,時時若有風雨寒。”清·黎簡《種榕》有:“嶺海多大榕,大者逾十畝。下疑雲雷屯,上有日月古。”清·彭孫遹《嶺南竹枝詞》有:“記取榕蔭最深處,閑時來過吃檳榔。”1933年巴金遊覽廣東新會的小鳥天堂後寫了著名散文《鳥的天堂》,小鳥天堂裏主打的植物就是榕樹,田漢先生則描述道:“三百年來榕一章,濃蔭十畝鳥千雙。並肩隻許木棉樹,立腳長依天馬江。”另外劉三姐和阿牛哥的家鄉也有一棵著名的大榕樹,已經成為旅遊者必去觀賞的景點了。榕樹的果實為小小的無花果,成熟後是一顆顆的紅色小圓珠,是小鳥喜愛的食物。清·江仲瑜《羊城竹枝詞》其三十四:“龐然大木異良材,十畝榕陰覆綠苔。僥幸質同樗櫟陋,樵人不縱斧斤來。”他認為榕樹無用而避免了被砍伐,因此得以廣茂。
獨立麵對一棵上年紀的巨大的黑沉沉的榕樹時,會產生一種異樣的感覺,看榕樹的氣根在空氣中飄蕩,宛如榕樹的千萬縷思緒,悶熱潮濕的天氣中仿佛有隱約的精靈在枝間遊蕩,仿佛樹精呼之欲出,氣根隨時可以變成有生命的卷須,伺機將生物卷入樹幹深處,敬畏之心油然而生,這樣敬畏之餘供個神龕進行膜拜也是可以理解的了。張愛玲觀察到的:“街上大榕樹幹上有個洞,洞裏也嵌著同樣的小神龕。”這樣的景象是南方農村是常見的。清·李文藻《廣州竹枝詞》其二:“榕陰為屋竹為牆,供奉雲根尺半長,社日焚香齊下拜,人人顛似米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