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蘋如雖然出生在日本,並有日本人的血統,但她特別熱愛自己的祖國,這同她從小受到父親的熏陶有關。鄭蘋如時常跟著父親進出同盟會老朋友於右任、陳果夫和陳立夫等人的家,父親的這些老朋友都很喜歡鄭蘋如,視同自己的女兒一樣。
1932年“一·二八”事變,日本侵略者進攻上海,上海人民與十九路軍同仇敵愾,奮力抗擊侵略者。在這場上海保衛戰中,鄭蘋如買了慰問品跟著慰問隊上前線慰問抗日將士,為負傷的將士們洗衣、倒水、擦臉。鄭蘋如還自己花錢印了許多宣傳抗日的傳單,與同學們一同到浦東張貼和散發。在學校組織的抗日愛國文藝演出中,鄭蘋如自編自演的話劇《抗日女生上前線》博得了師生們的一致好評。
1937年春,鄭蘋如畢業於上海法政學院春季班。23歲的她正墜落在甜蜜的愛河之中,打算秋天與時任上海航空作戰大隊小隊長的未婚夫王漢勳到香港旅行結婚。
天有不測風雲。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發動了全麵侵略戰爭,同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者進攻上海。鄭蘋如積極支持抗戰,除了捐錢捐物,還幫助未婚夫王漢勳為戰友家屬做事:一些航空戰士在與敵機作戰中犧牲,家屬需要幫助與慰問,鄭蘋如就帶上禮品一戶一戶登門探望與慰問。
1937年11月11日,晚6時左右,正在伏案撰寫抗日話劇劇本的鄭蘋如忽然聽到窗外有一個熟悉的聲音在叫著她的名字,鄭蘋如打開門,來人是她的未婚夫王漢勳,他是來向鄭蘋如告別的。航空作戰大隊接到命令將於午夜西撤,王漢勳深知,這一別也許將永遠天各一方,為了再見鄭蘋如一麵特地趕來。王漢勳從衣袋裏摸出了一張他新近拍的全身照,照片的背麵寫著:“親愛的蘋如,留念!永遠愛你的漢勳。
”他緊緊擁抱鄭蘋如,說:
“等打完了日本鬼子我們再結婚!”隨即駕著吉普車消失在夜幕中。
1937年11月12日深夜,駐守上海的最後一支中國軍隊西撤,上海淪陷,租界則成了“孤島”。
自“八·一三”上海保衛戰打響,上海社會各界開始組建抗日地下機構,鄭鉞被任命為最高法院上海特區法庭最高檢察官,轉入地下參與抗日工作,並掌握著一台與重慶保持秘密聯絡的電台,對外則稱辭職在家養病。與此同時,鄭鉞同盟會時期的老朋友、時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長、掌握中統實權的陳果夫找過鄭鉞,與其商量特邀鄭蘋如加入中統地下抗日組織之事並獲同意。
陳果夫特邀鄭蘋如參加地下抗日組織,是因為鄭蘋如有日本血統,從小生長在日本,會講一口流利的日語,家屬中與日本高層人物有來往,了解日本人的各種習慣,加之她年輕、漂亮、有文化,是打入敵人心髒的最佳人選。1938年1月,陳果夫通過特別的途徑把鄭蘋如介紹給本家親屬、時任國民黨上海市黨部常務委員、調查統計室負責人陳寶驊,讓其把鄭蘋如發展到抗日“團體”中來。一天下午,陳寶驊把鄭蘋如約到法租界霞飛路(今淮海路)一幢法式洋房內(這是抗日組織的秘密聯絡站)。鄭蘋如在這裏接受培訓,掌握了收發電報、射擊、密寫等特工必須具備的技能。
鄭蘋如雖然出生在日本,並有日本人的血統,但她特別熱愛自己的祖國,這同她從小受到父親的熏陶有關。鄭蘋如時常跟著父親進出同盟會老朋友於右任、陳果夫和陳立夫等人的家,父親的這些老朋友都很喜歡鄭蘋如,視同自己的女兒一樣。
1932年“一·二八”事變,日本侵略者進攻上海,上海人民與十九路軍同仇敵愾,奮力抗擊侵略者。在這場上海保衛戰中,鄭蘋如買了慰問品跟著慰問隊上前線慰問抗日將士,為負傷的將士們洗衣、倒水、擦臉。鄭蘋如還自己花錢印了許多宣傳抗日的傳單,與同學們一同到浦東張貼和散發。在學校組織的抗日愛國文藝演出中,鄭蘋如自編自演的話劇《抗日女生上前線》博得了師生們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