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12月27日,杭州讀者張振華致函《大同報》,提供了鄭蘋如被捕後的一些情況。他說,殺害鄭蘋如女士是在民國二十八年冬,其時丁默邨任蘇浙皖肅清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正主任委員是周佛海),兼特工總部部長(偽維新政府亦有番號,類同之蘇浙皖綏靖委員會,部長為任援道)。肅委會下分四路,番號是中國國民黨反共救國軍第一路司令王天木,第二路司令何行健(在好萊塢舞廳被刺),第三路司令田會林,第四路司令林之江。鄭女士乃林之江由滬西舞廳綁回,出動汽車四輛,特務人員二十餘人,均備有德國自來得手槍。綁回後並不動刑,審問數次,最後由丁默邨親自審問。據說丁逆與鄭女士尚有師生之誼,此次係鄭女士指揮地下工作同誌數人,行刺丁逆未成被捕,在滬西憶定盤路37號軟禁一月左右。鄭女士之死全係丁逆主動。
張振華在信中接著說:
(丁默邨)當時己身行動不自由皆係謊言。極司菲爾路七十六號,周佛海不過掛個空銜而已,生死權皆操於丁默邨之手。後因鄭女士不肯妥協,丁默邨命令林之江執行鄭女士之死刑。刑場在徐家彙過火車站之荒野地方,其時林之江之衛士不忍下手,命中要害後,由林之江親自射擊三發,一中胸部,二中頭部,方始斃命。死時穿著金紅色之羊毛內衣,外披馬皮大衣,胸前掛有金鏈及一雞心金質之照片,大衣及金鏈等物歸林之江取去,提出三百元作為公積金。此一代可敬可佩之鄭女士,被丁默邨一紙命令而致香殞玉消。今審奸工作尚未完成,特提出一點數據,作為參考。文字之拙劣,在所不計,聊代鄭女士一伸奇冤,並加丁默邨之罪也。
1947年7月5日,火爐南京。老虎橋監獄內,被關押的大漢奸個個大汗淋漓,盡管環境惡劣,但被炎熱煎熬得疲憊不堪的他們都昏昏入睡了。下午2時,監獄南麵的一間囚室的鐵門被打開,殺害鄭蘋如及許多抗日愛國人士、雙手沾滿鮮血的大漢奸丁默邨,被押上了監獄的刑場。
檢察官:“姓名、年齡、籍貫、住址?”丁默邨低著腦袋:“丁默邨,四十五歲,湖南常德縣人,家住上海愚園路1010號。”檢察官:“你因何案被押?”丁默邨:“因漢奸案被押。”檢察官提高聲音:“本案判你死刑……你有何遺言留給家人?”丁默邨臉色蒼白,顫抖著身體,無力地道:“沒有。”檢察官命令法警:“將該犯丁默邨執行槍決!”一顆正義的子彈,結束了丁默邨罪惡的一生。
鄭蘋如的父親鄭鉞因不願以出任偽職而保釋女兒,一病不起,於1941年初抱恨而終。鄭蘋如的另一位哥哥鄭海澄在1944年的一次對日空戰中犧牲。一直支持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鄭華君(木村花子)女士在日本投降後遷台,由其三女兒奉養,1966年以八十高齡病逝於台灣。2009年6月6日,上海各界人士在上海福壽園為抗日除奸女英雄鄭蘋如舉行了塑像落成典禮。鄭蘋如的英靈終於得到了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