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映霞的家離複興公園很近,周圍環境比較安靜,她每天早晨5點起床,早餐後就在附近靜謐的馬路上散步,或去複興公園鍛煉。她每晚7點準時睡覺,睡前也要去綠化地散步,借此欣賞繽紛的夕陽下大都市的萬般風情。

每年春秋二季,王映霞都要外出旅遊,姑蘇城外、西子湖畔,都留下了老太太的足跡。如有台灣的女友來大陸觀光,王映霞總是陪她們去杭州,或者逛上海老城隍廟、謁玉佛古寺,直喜得女友們一個勁兒誇她身如矯燕,完全像個年輕人。

王映霞特愛訪友,她進入文史館後常步行幾裏路,去探望上世紀30年代的舊友,以及新交的文史館朋友。著名作家許傑、鄭逸梅在世時,王映霞常去他們寓所聊天;同時,她除了去看望施蟄存、陸晶清、陸禮華等名流外,還與康有為兒媳、瞿秋白之妹、朱家驊之妹等快快活活地“白頭話玄宗”。

也是在2000年,王映霞病逝於杭州,終年92歲。與鍾賢道合葬於杭州南山公墓。

王映霞擅長作詩,大多數是七絕,感情深摯,清新可頌,讀之,使人淡漠世情、俗氣盡脫,可惜始終未能集結成冊。以下是香港《廣角鏡》第115期(1982年4月16日出版)發表的王映霞於1938年底寄同學金女士的七絕四首:1937年秋日,餘避難浙江富陽,得遇舊日同學金女士,當時水邊山上,時有我等之足跡,心胸寬暢,自不待言。誰知兩年後時局有變,我移居金華,聞伊已與一王姓者結婚。不料婚後甫三日,該王某即亡故,且留有一女。時餘正由湖南經福州而去星洲,每念及曩昔歲月,輒悲難自已。當即書數語,以寄金女士,聊表思念而已。

(一)

猶記年前住富春,澄江如練照風神。別來幾度滄桑改,浙水狂濤憶故人。

(二)

容易年華似水流,錢塘別後兩經秋。春風沉醉花開夜,深鎖琅邪燕子樓。

(三)

盛筵難再事多磨,後果前因問夢婆。莫記春閨三宿恨,且留遺愛撫籠鵝。

(四)

烽火長沙夜入吳,殘年風雪過閩都。一帆又渡南溟島,還國春來似畫圖。

王映霞的家離複興公園很近,周圍環境比較安靜,她每天早晨5點起床,早餐後就在附近靜謐的馬路上散步,或去複興公園鍛煉。她每晚7點準時睡覺,睡前也要去綠化地散步,借此欣賞繽紛的夕陽下大都市的萬般風情。

每年春秋二季,王映霞都要外出旅遊,姑蘇城外、西子湖畔,都留下了老太太的足跡。如有台灣的女友來大陸觀光,王映霞總是陪她們去杭州,或者逛上海老城隍廟、謁玉佛古寺,直喜得女友們一個勁兒誇她身如矯燕,完全像個年輕人。

王映霞特愛訪友,她進入文史館後常步行幾裏路,去探望上世紀30年代的舊友,以及新交的文史館朋友。著名作家許傑、鄭逸梅在世時,王映霞常去他們寓所聊天;同時,她除了去看望施蟄存、陸晶清、陸禮華等名流外,還與康有為兒媳、瞿秋白之妹、朱家驊之妹等快快活活地“白頭話玄宗”。

也是在2000年,王映霞病逝於杭州,終年92歲。與鍾賢道合葬於杭州南山公墓。

王映霞擅長作詩,大多數是七絕,感情深摯,清新可頌,讀之,使人淡漠世情、俗氣盡脫,可惜始終未能集結成冊。以下是香港《廣角鏡》第115期(1982年4月16日出版)發表的王映霞於1938年底寄同學金女士的七絕四首:1937年秋日,餘避難浙江富陽,得遇舊日同學金女士,當時水邊山上,時有我等之足跡,心胸寬暢,自不待言。誰知兩年後時局有變,我移居金華,聞伊已與一王姓者結婚。不料婚後甫三日,該王某即亡故,且留有一女。時餘正由湖南經福州而去星洲,每念及曩昔歲月,輒悲難自已。當即書數語,以寄金女士,聊表思念而已。

(一)

猶記年前住富春,澄江如練照風神。別來幾度滄桑改,浙水狂濤憶故人。

(二)

容易年華似水流,錢塘別後兩經秋。春風沉醉花開夜,深鎖琅邪燕子樓。

(三)

盛筵難再事多磨,後果前因問夢婆。莫記春閨三宿恨,且留遺愛撫籠鵝。

(四)

烽火長沙夜入吳,殘年風雪過閩都。一帆又渡南溟島,還國春來似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