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畫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四畫
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
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夫有高世之功者,必負遺俗之累;有獨知之慮者,必被庶人之恐。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議寡人矣。
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禮者所以便事也。是以聖人觀其鄉而順宜,因其事而製禮,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國也。
見敵之可也鼓之,不敢怠倦者,臣也。王特為臣之右手不倦賞臣,何也?若以臣之有功,臣何力之有乎!
以地事秦,譬猶抱薪而救火也,薪不盡則火不止。
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裏。
夫無謀人之心而令人疑之,殆;有謀人之心而令人知之,拙;謀未發而聞於外則危。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五畫
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之去也,不潔其名。
六畫
式於政,不式於勇;式於廊廟之內,不式於四境之外。
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
色與馬取於今之世,士何必待古哉?
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
七畫
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
良醫知病人之死生,聖主明於成敗之事。
八畫
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知學之人,能與聞遷,達於禮之變,能與時化。
九畫
削柱掘根,無與禍鄰,禍乃不存。
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
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後歸,猶為蛇足也。
十畫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十一畫
常民溺於習俗,學者沉於所聞。
十二畫
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
十三畫
愚者暗於成事,智者見於未萌。
十四畫
疑事無功,疑行無名。
十五畫
橫成則秦帝,從成即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