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之死(1 / 1)

東坡之死

蘇軾一家坐船,沿運河繼續前往常州。

聽聞大學士乘船路過,所經之地,人們爭先恐後跑出家門,想要一睹他的風采神韻。隻見運河兩岸,人頭攢動,熱鬧異常,擠滿了前來圍觀的百姓。

船到奔牛埭的時候,好友至交錢世雄前來迎接。蘇軾獨自臥於船內的榻上,慢慢地坐起來,此時,他心力有所不支,已預感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便對錢世雄托付後事:“萬裏生還,不料要以後事托付你了。我與弟弟子由,自貶往海南後,就不得再見一麵,倘若從此永訣,此痛難堪,其餘都無所謂。”風雨對床的約定,根本再無實現的可能,這才是他心裏永遠的痛。

因為體弱無力,他說話十分緩慢,稍稍停頓之後,接著交代後事:“我前在海外,寫得《易傳》《書傳》《論語說》三部書稿,今天想要全部托付給你,希望不要拿給別人看。三十年後,會有知者。”

錢氏自是好言相勸,讓他不必胡思亂想,靜靜休養便是。

終於到達常州—他理想的棲息之地。

仿佛一場大夢。

蘇軾一俟到達常州,遂上書朝廷,準他退休,朝廷亦準其所請。終於,在他生命行將結束的時候,徹底遠離了帶給他太多傷害的仕途。

在蘇軾生命的最後時光裏,錢世雄每天都來住處看他,給他送飲食和點心,陪他在病床上聊天,聽他追論往事,臧否人物。有時候開心了,便翻出以前嶺外的詩文稿給錢氏看,甚是融洽。

蘇軾的病情逐漸惡化,種種跡象表明,一切不容樂觀。

錢世雄眼見得好友無藥可治,情急之中,從別處弄來一服“神藥”,勸他試試看,蘇軾拒絕服用。

七月十八日,他把三個兒子叫到病床前,對他們說:“吾生無惡,死必不墜。”

又勸他們說:“至時,慎毋哭泣,讓我坦然化去。”

麵臨死神,他的態度何等恬淡心安。

又過了十天,七月二十八日,蘇軾耳力衰弱,幾無聽覺,然而精神氣象,絲毫不亂,在他身邊的徑山寺長老維琳方丈在他耳邊大聲道:“端明勿忘西方。”

蘇軾答:“西方是沒有的,但個裏著力不得。”

錢世雄也大聲喊:“至此更須著力。”

蘇軾又答:“著力即差。”

世雄再問:“端明平生學佛,此日如何?”

軾曰:“此語亦不受。”

蘇邁趨前,問及後事,遂不答。

懷著與弟弟子由無法再見最後一麵的遺憾,蘇軾就此閉上雙眼,時為建中靖國元年(1101)七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