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走的近了以後,林陽四人才開始發現一些定遠和尋烏不同的地方。當然,因為都是縣城,所以在規模上自然也大同小異,不是打眼一看就能察覺到的。首先,四人最先注意到的,就是正麵的定遠城牆上,除了直軍的士兵以為,竟然擺放了足足有5門統一樣式的野炮,這應該就是敵人中央陸軍第37師的那個炮兵團的武器裝備了。
就這麼在城牆外的不遠處看著,林陽都覺得那五門山炮的炮口,都在閃爍著冰冷的光芒。說實話,徐虎和劉岐可能還好,但林陽和李玉聖在心裏就非常的羨慕了,林陽甚至有種前世裏,在大街上看到那些土豪開著跑車在麵前閃過的感覺。
直軍炮兵團的規模和北伐軍是一樣的,都是三十門火炮,隻不過有的炮兵團三十門全都是野炮,有的則是二十門野炮十門山炮,情況不一樣。但哪怕如此,直軍一個師就能裝備一個炮兵團,還是非常的奢侈的。
反觀北伐軍,情況最好的,也隻是一個軍有一個炮兵團而已,其他的都是兩個炮兵營甚至一個炮兵營,在重火力上麵遠遠比不過直軍。其實不隻是孫馨遠的部隊,包括國內其他兩家大軍閥,在重火力方麵都是要超過北伐軍的。因為他們三家都各有一家產能非常大的兵工廠,張雨亭有奉天兵工廠,吳子玉有漢陽兵工廠,而孫馨遠擁有的則是上海兵工廠,和金陵製造局。
在第一次直奉戰爭結束之前,國內產能最大,生產武器種類最多的是漢陽兵工廠了,其生產的漢陽造可以說在國內近代的武器史上,占據著重要的一環,影響力非常非常大。被俗稱為“漢陽造”的這種步槍,不僅在目前的北伐戰爭時期被國內的各大勢力所使用,就算是到了1937年以後,也是國軍以及八路軍主要的輕武器裝備之一。
但是在第一次直奉戰爭過後,張雨亭就開始下大決心,勒緊褲腰帶發展奉天兵工廠,但到現在為止奉天兵工廠的實際產能已經超過漢陽兵工廠了。而孫馨遠這兩年有了五個省的地盤以後實力大增,為了供應自己麾下軍隊對武器裝備的需求,也開始發展上海兵工廠和金陵製造局,隻是目前加在一起的產能,也比不上漢陽兵工廠或者奉天兵工廠。
但總體來說,三大軍閥的兵工廠放在國內都算最頂尖的了,而且都能自己生產不同口徑的火炮,隻不過基本上都是在仿造外國的先進火炮,在質量上可能會差一些。而北伐軍在重火力方麵,之所以比不上國內的三大軍閥,主要還是因為大部分的火炮來源都是依賴蘇聯援助,廣州倒也有一家石井兵工廠,但在規模產能等方麵都不行,生產火炮更是想都別想。第七軍的炮兵團甚至是李德鄰花高價買來,裝備的手下軍隊。
不過,雖然五門野炮立在城牆上很是唬人,但這是因為現在大戰還沒爆發,把炮兵陣地布置在城牆上倒也沒什麼,但戰事一開,直軍就差不多該把這些野炮杜撤回到城裏麵了。而且火炮也必須得集中使用,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這樣分散在各處城牆上以及城內,威力會大大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