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代表方麵,因為擴編成師的緣故,所以就不是林陽能夠一個人說的算的了。事實上,在北伐軍司令部調撥給第31師的人員、物資、裝備到達之前,北伐軍總政治部就下達了關於第31師黨代表人員的安排。
李玉聖無需多說,這次還是林陽升他就跟著升,擔任了第31師的黨代表,同時負責管理政治部。但下麵三個團的黨代表人選,竟然也是由北伐軍總政治部統一任命,沒有給第31師這方麵的自主權,再往下的黨代表,李玉聖才有權利指定。
不過,林陽這邊剛剛確認了人事方麵的安排,打算開始下一步的工作時。卻發現55團擴編為第31師之後,一個豐城似乎是駐紮不下了。所以,林陽就把這個情況彙報給了北伐軍司令部,最後給出的處理方法,是把31師調到東邊靠近浙江方向的鷹潭去。
11月27號,國軍第31師就按照北伐軍司令部的命令,移防到了鷹潭。
如今,北伐軍的軍隊是擴編了不假,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份全都基本克複,按理來說應該乘勝追擊,徹底打垮孫馨遠,拿下浙江、江蘇、安徽以及國內最大、最重要的城市——上海才對。
但是,時間一直來到了12月份,卻一點繼續北伐的消息都沒有。不隻是江西,就連湖北、福建的北伐軍也都沒有消息,北伐軍陷入了全麵停止進攻的局麵!
至於原因,倒也不是很複雜,那就是國黨內部出問題了。
權力這個東西,堪稱是中華上下五千年裏,唯一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東西。因此,幾千年以來,人們似乎在重複著同一種遊戲——權力與利益的遊戲。
隨著北伐的順利進展,北伐軍攻下了差不多四個省的地盤,作為北伐軍的總司令,蔣校長在軍隊、黨內、政府以及民間的威信也是不斷的攀升,尤其是指揮著北伐軍在江西大敗孫馨遠的五省聯軍之後,就更加如此了。但與此同時,蔣校長的獨斷專行,也引起了國黨內部很多人的不滿。
這些人開始懷念起當初汪先生在位時的民主作風,急切的希望汪先生能夠盡快的回國,限製蔣校長手中的權力。於是,“擁護汪主席複職的呼聲越來越大”,甚至還有人成立了一個所謂的“迎汪行動委員會”。
剛剛才掌握軍政大權沒多久的蔣校長,自然不願意汪先生回來,那對於他會非常的不利。所以,蔣校長隻能是暫停北伐,跑回廣州進行一係列的“工作”,試圖阻止這場風波。
但最後的結果自然是失敗了,因為無論是國黨的左右兩派,還是紅黨以及蘇聯顧問,都支持汪先生回來主政,蔣校長實在是孤掌難鳴,隻能是選擇歡迎汪主席回來主政。
而且,在這期間,還並不隻有這一件事情,隨著北伐軍占領了太多的地區,一些戰後的問題也就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