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每個參加高考的學生來講,都希望“金榜題名”。可是,能如願進入高等學府的同學畢竟隻有一部分人,總有許多人難以跨入高等學府大門。一些落榜的中學生,常常會失去心理平衡,心情煩惱,情緒低沉,整日無精打采,意誌消沉,麵對社會議論,更是懊喪難受,甚至產生消極厭世之念或離家出走。
其實,高考落榜後出現的短暫心理失衡,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也是一種正常的情感反應。待時過境遷之後,心理狀態會逐漸恢複平衡。不過假如心理壓力過於沉重或者持續時間過久,就不利於身心健康,甚至還有可能會發生心理障礙或者精神衛生偏異。
那麼,如何及時調整高考落榜後的心理失衡呢?
1.要有落榜的心理準備
參加高考的人都想上大學,可事實上不可能人人都進得了大學。所以要做好落榜的心理準備,心理壓力對不同的人來講,有著很大的差異,同樣的挫折和情境,為什麼有的人感覺壓力大,有的人則小;有的人壓力持續時間長,有的人很快就複原;有些人能變壓力為動力,有些人則困擾受阻,從而一蹶不振。
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事先有無心理準備。有心理準備的學生,一旦落榜,心理上能夠承受;自我感覺良好,對自己估計過高,盼望錄取心切,平時又一帆風順很少受到過挫折的人,受落榜的心理衝擊也較大,就比較容易發生心理失衡。所以有無心理準備,十分重要。
2.要全麵看問題
能進高等學府深造,確實是件令人高興之事。上大學是成才的一條重要途徑,但是,並非惟一的途徑。從高等學府畢業的人,並非人人都能成才;未經過大學深造的人,也不是個個都成不了才。行行出狀元,世界上許多著名人士並非個個都進過高等學府的。高爾基就沒讀過大學,古今中外,類似例子舉不勝舉。
3.善於總結經驗教訓
為啥高考會落榜?是基礎差,還是“上場昏”,或者是其他因素。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或參加“高複班”刻苦學習一年,迎接明年再考;或另辟蹊徑,尋找一條適合於自己的道路,爭取在另一方麵有所創新。
4.學會自我調節情緒
找親朋好友傾吐自己心中的抑鬱,或痛哭一場,或外出旅遊散心,或書寫日記宣泄自己心中的苦悶。煩惱發泄出來以後,情緒也就會好轉,心理壓抑也就減輕了,這就是“一吐為快”。
總之,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常有,出現逆境也是常有的事情。逆境,不等於是絕境,用不著垂頭喪氣。有誌者常把戰勝困難和逆境作為攀登新的高峰的階梯,以堅強的意誌和信心自信地跨過逆境以後,便會在人生大道上邁出更大的步伐,取得意想不到的勝利和歡樂。將壓力轉變成動力,這才是21世紀學生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