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豹抬起頭,走出了他的回憶,看著這個即將踏上人生征程的年輕人,說出了最終的答案:

“當日我雖未曾拜師,卻蒙他傾囊以授,我所教給你的一切,都是當年他傳授與我的,你今此去前途未卜,望你用心領悟此學,必有大用。”

“此學即所謂‘致良知’之心學,傳我此學者,名王守仁。”

致命的考驗

徐階牢牢地記住了王守仁這個名字,他拜別聶豹,就此翻開了自己傳奇人生的第一頁。

南京的鄉試十分順利,徐階如行雲流水般答完考題,提前交卷離開了考場,他很有信心,認定自己必可一舉中第。

但他萬萬沒有想到,就在他自信十足的時候,他的卷子卻已經被丟在了落榜者的那一堆裏。

他的運氣實在不好,當時的應天府批卷考官看到他的卷子,卻如同是地球人看到了外星人,順手就往地上一扔:這寫的是什麼玩意兒!

就在徐階先生即將成為複讀生的時候,上天又一次朝他微笑了。

此時,主考官恰好走了進來,看見了這一幕。他撿起了卷子,仔細看了很久,然後走到那位批卷官的麵前,說出了自己的結論:

“當為解元。”

所謂解元,就是第一名,目瞪口呆的批卷官半天才反應過來,卻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落榜。

解元和落榜實在反差太大,雙方爭執不下,最後終於達成妥協,錄取徐階,不點解元。

當時的徐階對這一切絲毫不知,完全被蒙在鼓裏,不過無所謂,他已經獲得了更進一步的資格。一年之後,他將見識真正的大場麵,去麵對這個帝國的統治者。

嘉靖二年,徐階前往北京,參加了會試。看來京城的考官水平確實不錯,他的文章沒有再受到非難,雖然沒有拿到會元,卻也十分順利地進入了殿試。

徐階的心理素質還行,見了大老板也不怎麼慌張,鎮定自若地完成了自己的答題。殿試後,內閣大臣審讀答卷,看到他的文章,都極為驚訝,讚歎不已,認為此科狀元非他莫屬。

就在此刻,另一個人走入審卷室,和鄉試時如出一轍,他也找到了徐階的試卷。

這個人叫林俊,時任刑部尚書,沒事遛彎路過,就順便進來看看。他拿起卷子認真地看了一會兒,評語脫口而出:

“好文章!當評第一名!”

這回麻煩了。

應該說這位尚書大人給了個不錯的評價,可是問題在於,這話實在不該由他來說。

說來慚愧,這位仁兄雖說愛才,也是高級幹部,卻有一個缺點——人緣不好。當時的內閣大臣費宏等人和他有著很深的矛盾,平時就看他很不順眼,現在他突然來了這麼一句,便就此作出了推論——此文作者與他有著不可告人的關係。

托林大人的這一聲吆喝,本來眾望所歸的狀元徐階就變成了探花徐階。

頭等獎變成了三等獎,但也算湊合了,冤就冤點吧。不過,領導的眼睛畢竟是雪亮的,就在徐階金榜題名,去朝廷見考官、拜碼頭的時候,他的才能終於得到了肯定。

參考消息

沒人緣的林尚書

林俊這人性子太直,路見不平必定一聲吼,就算權貴犯法,他也一視同仁地判處與庶民同罪。以至於每次朝中有人犯事,尚書林聰都派他出馬。林大人這種性格,自然沒少得罪人,不用說費宏怨恨他,就連皇帝也看他不順眼。成化年間任官,成化年間被貶;弘治年間升上來,弘治年間又被貶;正德年間又升職,正德年間繼續被貶,此外還惹過牢獄之災。好不容易在嘉靖時期坐穩了刑部尚書的位子,但無論他上什麼折子,嘉靖都一概不理。

徐探花

在那裏,徐階見到了朝中第一號人物——楊廷和。

當這個二十一歲的青年出現在這位官場絕頂高手麵前的時候,楊廷和立即作出了判斷:

“此少年將來功名必不在我等之下!”

公報私仇的費宏也挨了領導的批評:

“你是怎麼做事的,為何沒把他評為第一呢?!”

佩服、佩服,楊廷和先生這麼多年還真沒白混。

發達了,探花徐階的前景一片光明,比強光燈還亮。領導賞識他,作為高考全國第三名,翰林院向他敞開大門,一條大道展開在他的腳下,庶吉士——升官——入閣,榮華富貴正等待著他。

懷著極度的喜悅,徐階衣錦還鄉。他的父親激動萬分,自己一生也隻混了個正八品縣辦公室主任(縣丞),兒子竟然這麼有出息,這輩子算是賺大發了。母親顧氏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淚,連話都說不出來。

就在他們忙著興奮流淚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訪客卻已悄然來到了門口。

這個人就是聶豹。不久之前他剛剛得知,自己很快就要離開此地,去福建擔任巡按禦史,在這即將離別的時刻,他找到了徐階。

在過去的日子裏,如同當年的那個人一樣,他無私地將平生所學盡數傳授給了這個叫徐階的年輕人。但他十分清楚,這位學生雖然極為聰明,卻仍未能領會那最為精要關鍵的一點。

當他進入大堂,看到那個因過度喜悅而忘乎所以的青年時,他立即意識到,揭示那個秘訣的時候到了。

“我就要離開這裏了,望你多加保重。”

徐階臉上的笑顏變成了錯愕,他張大了嘴,似乎想說點什麼。

聶豹卻笑著搖搖手:

“你日後之前程無可限量,我沒有什麼禮物可以送你,就為你上最後一課吧。”

“心學之要領你已盡知,但其中精要之處唯‘知行合一’四字而已。若融會貫通,自可修身齊家,安邦定國。”

聶豹頓了一下,看著屏氣傾聽的徐階,繼續說道:

“你天資聰敏,將來必成大器。但官場險惡,仕途坎坷,望你好自珍重,若到艱難之時,牢記此四字真言,用心領悟,必可轉危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