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

趙文華祭海

嘉靖三十三年,倭寇轉戰江蘇、山東等地,並焚燒搶劫鹽場,朝廷震動,兵部、漕運司紛紛上書,剿滅倭寇的呼聲很熱烈。趙文華也在此時上書,陳上“備倭七事”,其中第一條就是祭海神。雖說自明朝建立之初,倭寇就不時跑到沿海騷擾一下,但嘉靖年間的倭患數量是史無前例的,偏又怎麼打都打不跑他們。嘉靖以為自己得罪了海神,於是本著禮多神不怪的宗旨,便派趙文華前往祭海。

嚴嵩是不做慈善事業的,他讓趙文華當通政使,其中有著很深的用意。

通政司是一個副部級部門,最高長官通政使也隻是三品,但這個部門對嚴嵩而言卻極為重要,因為它主管全國各地送入京城的公文。

由於名聲太差,全國的眾多禦史官員經常上書彈劾嚴黨。雖說有嚴嵩在內閣壓陣,但這位仁兄已經七十多歲了,難保有漏網之魚,萬一捅到皇帝那裏,事情就麻煩了。

而趙文華兄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天在機關蹲守,發現可疑郵件即刻予以刪除(銷毀或是壓住),他兢兢業業,工作完成得很好,也由此成為了嚴黨的第一號骨幹。

接到兒子的告狀信,嚴老爹卻作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回複,他托人告訴趙文華,張經並不好惹,在沒有十足的把握之前,最好還是乖乖聽話。

趙文華無計可施。但這位仁兄是個比較執著的人,又從中央要了一個觀察敵情的名義,硬是賴著不走。他要留在這裏,等待張經的失誤。

而不久之後,他就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當時的浙江沿海,倭寇氣焰已經十分囂張,有兩萬餘人盤踞於此,根本不把明軍放在眼裏。張經也並非等閑之輩,他四處調兵,積極部署數月之久,卻遲遲不動兵。

趙文華反複催促,張經依然紋絲不動。

而張總督之所以有如此舉動,和他之前的一段經曆有著很大的關係。

嘉靖十六年,總督兩廣軍務、兵部侍郎張經,奉命去平定廣西斷藤峽叛亂。在長期艱苦的山區作戰中,他養成了穩重進兵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在這次戰爭中,他還發現了一個十分可怕而且特別的戰鬥群體——狼土兵。

狼土兵以少數民族為主,大都不習文化,好勇鬥狠,戰鬥力十分強悍,當年曾讓張經吃盡了苦頭,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到了浙江之後,張經才發現,那些被朝中大臣輕視、所謂烏合之眾的倭寇,卻是一幫前所未見的強敵。

在皇帝同誌專心修道、大臣們專心鬥爭的時候,日本正處於極度混亂的戰國時期,全國分成三四十個諸侯國,你打我,我打你,打贏的自然風光,打輸的就隻能跑路。日本就那麼大,土地又不多,還時常噴火山鬧地震,實在不是個人待的地方。於是眾多討生活的倭人就不遠萬裏,為了日本人民的致富事業跑到了中國。

參考消息

趙文華祭海

嘉靖三十三年,倭寇轉戰江蘇、山東等地,並焚燒搶劫鹽場,朝廷震動,兵部、漕運司紛紛上書,剿滅倭寇的呼聲很熱烈。趙文華也在此時上書,陳上“備倭七事”,其中第一條就是祭海神。雖說自明朝建立之初,倭寇就不時跑到沿海騷擾一下,但嘉靖年間的倭患數量是史無前例的,偏又怎麼打都打不跑他們。嘉靖以為自己得罪了海神,於是本著禮多神不怪的宗旨,便派趙文華前往祭海。

嚴嵩是不做慈善事業的,他讓趙文華當通政使,其中有著很深的用意。

通政司是一個副部級部門,最高長官通政使也隻是三品,但這個部門對嚴嵩而言卻極為重要,因為它主管全國各地送入京城的公文。

由於名聲太差,全國的眾多禦史官員經常上書彈劾嚴黨。雖說有嚴嵩在內閣壓陣,但這位仁兄已經七十多歲了,難保有漏網之魚,萬一捅到皇帝那裏,事情就麻煩了。

而趙文華兄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天在機關蹲守,發現可疑郵件即刻予以刪除(銷毀或是壓住),他兢兢業業,工作完成得很好,也由此成為了嚴黨的第一號骨幹。

接到兒子的告狀信,嚴老爹卻作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回複,他托人告訴趙文華,張經並不好惹,在沒有十足的把握之前,最好還是乖乖聽話。

趙文華無計可施。但這位仁兄是個比較執著的人,又從中央要了一個觀察敵情的名義,硬是賴著不走。他要留在這裏,等待張經的失誤。

而不久之後,他就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當時的浙江沿海,倭寇氣焰已經十分囂張,有兩萬餘人盤踞於此,根本不把明軍放在眼裏。張經也並非等閑之輩,他四處調兵,積極部署數月之久,卻遲遲不動兵。

趙文華反複催促,張經依然紋絲不動。

而張總督之所以有如此舉動,和他之前的一段經曆有著很大的關係。

嘉靖十六年,總督兩廣軍務、兵部侍郎張經,奉命去平定廣西斷藤峽叛亂。在長期艱苦的山區作戰中,他養成了穩重進兵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在這次戰爭中,他還發現了一個十分可怕而且特別的戰鬥群體——狼土兵。

狼土兵以少數民族為主,大都不習文化,好勇鬥狠,戰鬥力十分強悍,當年曾讓張經吃盡了苦頭,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到了浙江之後,張經才發現,那些被朝中大臣輕視、所謂烏合之眾的倭寇,卻是一幫前所未見的強敵。

在皇帝同誌專心修道、大臣們專心鬥爭的時候,日本正處於極度混亂的戰國時期,全國分成三四十個諸侯國,你打我,我打你,打贏的自然風光,打輸的就隻能跑路。日本就那麼大,土地又不多,還時常噴火山鬧地震,實在不是個人待的地方。於是眾多討生活的倭人就不遠萬裏,為了日本人民的致富事業跑到了中國。

狼、土兵

這幫倭人不請自來,而且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故文言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