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極為重要的文章,它關係著胡宗憲的前途,關係著抗倭大計,關係著東南沿海百姓的安寧。

“所以天下雖大,此文唯你可寫。”胡宗憲一臉肅穆地注視著徐渭,他卷起了袖子,準備親自為他磨墨。

徐渭已經徹底明白了,他明白了自己要做什麼以及為什麼要這樣做,於是他提起了筆。

在那個夜晚,徐渭將自己天賦才智與畢生所學,慷慨地注入到這篇荒唐的文章裏,為了一個高尚的理由。

這是一篇曆史上著名的馬屁文章,言辭優美,卻荒誕不經。在許多人看來,這篇文章是大才子徐渭人生中的敗筆,因為裏麵充滿了卑微和下作,沒有絲毫的氣節。

但事實上,在這篇卑微下作的文章背後,隱藏著一種耀眼的光芒——即使卑躬屈膝,即使刻意逢迎,也絕不接受失敗,絕不輕言放棄。

所以我認為,雖然胡宗憲貪詐,徐渭狂傲,但在那個晚上,他們做了一件偉大的事。

秘戰法

徐渭的才學再一次得到了肯定,嘉靖同誌看了文章之後,興高采烈,不但賞賜了很多財物,竟然還跑去宗廟禱告,真可謂是喜出望外。

胡宗憲的地位徹底保住了。事實上,他不再需要依附於任何人,因為他已獲得了皇帝的支持,為禍國家數十年的倭寇之亂將在他的手中被徹底撲滅。

而對於這驚心動魄的一幕,戚繼光卻毫無所知。當然,他就算知道了也沒轍,對他而言,眼前有一個更為麻煩,也更實際的問題需要解決。

經過嚴格訓練,義烏軍已經具備了極強的戰鬥力。然而在幾次與倭寇的遭遇戰後,戚繼光無奈地發現,雖說每次都能擊敗敵人,卻總是殺人一千,自損八百,傷亡比例差不多。

這實在不是我軍無能,而是敵人太凶狠。實事求是地講,日本倭寇的戰鬥力確實極其強悍,因為這幫人孤懸海外搞搶劫,隨時可能被人打死,想要活命隻能拚命。而其中更為可怕的,是使用武士刀的武士和浪人。

要知道,一個日本人要想熟練地使用武士刀,至少要經過五年以上的訓練。而且讓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是,在近身搏鬥時,他們的刀很少與明軍的武器相碰,出刀極其冷靜,總是窺空出擊,專斬沒有盔甲包裹的柔弱部位,不擊則已,一擊必是重傷。說他們是武林高手,實在一點也不誇張。

相對而言,義烏兵的戰鬥精神也很頑強,但畢竟訓練時間短,武藝這東西又不是燒餅,說成就成。而與對方死拚,實在也不劃算,自己手下隻有四千人,全日本的人都有成為搶劫犯的潛質,就算拚死對方四五千人,也是無濟於事的。

戚繼光很清楚,如果單靠近身肉搏,成本太高,且很難消滅倭寇。但在那個以冷兵器為主的時代,除了抄家夥和敵人對砍外,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就在戚繼光無計可施的時候,一個人來到了他的身邊,幫助他找到了那條製勝之道。

不久之前,唐順之從京城來到了浙江,他的使命是巡視軍務。與他當年的同事、現在的從一品內閣大學士徐階相比,他的進步實在有限,混到現在還隻是個五品官。

然而,這隻是表麵現象,實際上,他是一個有著非凡影響力的人。他的官銜說起來隻有五品,卻是個極為重要的職位——兵部職方司郎中。作為明軍總參謀長,他在軍中有著廣泛的關係網,除此之外,他還和許多神秘人物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連徐階也摸不透他的底。

所以,就在他離京之際,徐階特意找到了他,向他請教對付嚴嵩的辦法。

然而,唐順之隻是笑了笑,他告訴徐階,等到時機一到,自然有人來找你的。

告別了一頭霧水的徐階,唐順之來到浙江,見到了胡宗憲。

對這位非同尋常的人物,胡宗憲極為敬重,待之以禮,並遵照其本人意願,讓他上前線指揮作戰。正是在那裏,他認識了俞大猷、盧鏜,還有戚繼光。

而當一籌莫展的戚將軍對他說出自己的苦惱時,唐順之交給了他一本書,並告訴他,製勝之道就在其中。

唐順之之所以如此高深莫測,除他本人行蹤詭異、四處晃悠外,還因為他寫過一套書,此套書共六冊,分別取名為《左》《右》《文》《武》《儒》《稗》,合稱六編。據說此書上解天文,下通地理,無所不包,卻沒什麼人看,隻因有一個缺點——很難看懂。

他交給戚繼光的那一冊,就是其中的《武》。

正如唐順之所言,徹夜苦讀的戚繼光,在翻閱其中一章之時,突然喜形於色,他終於找到了他想要的東西。

參考消息

戚繼光作品明細

戚繼光一生所著的兵書、文集不算少,所著兵書有《紀效新書》《武備新書》《練兵紀實》《蒞戎要略》;詩集有《止止堂集》;文集有《雜集》六卷、《將臣寶鑒》一卷、《禪家六籍》十六卷。其中《紀效新書》和《練兵紀實》記錄了他的練兵心得和治軍經驗,這兩部兵書流傳了幾百年,對後世影響甚大。可惜戚繼光先生沒生在現代,否則他單靠收這些書的版稅就可以大發橫財了。

戚將軍再次自發地拿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觀,批判地吸收了唐順之的理論,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秘密武器。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種獨門絕技將大派用場。

他沒有等太久,最為猛烈的倭寇進犯終究還是來了。

嘉靖四十年四月,兩萬餘名倭寇集結完畢,向浙江進發,他們的目標是台州。著名的台州大戰就此拉開序幕。

此時的戚繼光已不再猶疑,恰恰相反,他很興奮。作為一名軍事將領,上陣殺敵才是他的本分,而且此時的他,已經有了必勝的把握。所以他放棄通常的防守策略,命指揮劉意駐守台州,而他自己則帶領主力主動出擊。他將用這一舉動告訴倭寇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