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嵩再次獲得了勝利。然而,他沒有想到,這其實是他繼楊繼盛事件之後,幹的第二件蠢事。因為王世貞,是個絕對不能得罪的人。

要知道,這位王兄雖然不是什麼大官,卻是大才子。他是文壇領袖,社會影響力極大,據說無論任何人,隻要得到他的稱讚,就會聲名鵲起,任何字畫古董,隻要他說好,大家就認定是真好。用今天的話說,他是個有話語權的人。於是嚴嵩就麻煩了。

能夠捧起人,自然也能踩倒人。此後的幾十年中,除了個人文學創作外,他的主要工作都放在了罵嚴嵩上。他曾寫就一書,名《首輔傳》,篇中大罵嚴嵩。由於他多才多藝,是文壇三棲明星,除了寫書外,他還善於寫詩、寫戲,這裏麵當然少不了大罵嚴嵩。比如那出著名的《鳳鳴記》,被後人傳唱幾百年,經久不衰,而嚴嵩就此與曹操並列,光榮地成為了白臉奸臣的代表人物。

由於他對嚴嵩恨之入骨,在他的書中,有一些歪曲事實的情況。但在我看來,與他曾失去的一切和他遭受的痛苦相比,這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這些不過是身後罵名而已,對於當時活蹦亂跳的嚴嵩而言,並沒有任何影響,他依然照吃照睡,骨骼好身體棒。

“筆殺”嚴嵩

親眼目睹這一切的徐階驚呆了,他沒有想到,嚴嵩竟然狠毒到了這個份兒上,竟然如此折磨一個同情者,作為一個老牌政治流氓,可謂是實至名歸。

作為流氓的升級版本,政治流氓是十分特別的。而兩者之間最大的不同在於:流氓混黑社會,砍死人後,要受處罰進監獄;而政治流氓混朝廷,整死人後,會接著將別人趕盡殺絕,斬草除根。

徐階很清楚這一點,而他更清楚的是,要對付這個可怕的人,現在還遠不是時候。所以從自打耳光的王世貞麵前走過時,他沒有停留,更沒有挺身而出,因為他知道,在這股強大的勢力麵前,哀求或是憤怒,根本沒有任何作用。

積聚力量,等待時機,他相信自己終將獲得最後的勝利。

而不久之後的一件事情,更讓徐階確信,他選擇了唯一正確的戰略。

在這些年中,徐階不斷地升官,不斷地受到封賞,以至於他曾一度以為,自己已經獲得了嘉靖的全部信任。然而有一天,這個美麗的夢想被無情地打破了。

那一天,徐階和嚴嵩一同進西苑向皇帝報告政務,完事後,徐階準備掉頭走人,卻驚奇地發現嚴嵩並不動窩,似乎在等待著什麼。於是他開始放緩腳步。

於是接下來他看見了這樣一幕,嘉靖拿出了五色芝(煉藥原料),交給了嚴嵩,卻沒有說話,嚴嵩也隻是順手收下,然後得意地看了徐階一眼,揚長而去。

麵對著眼前的一切,徐階尷尬到了極點,他開始覺得,在這兩個人麵前,他不過是個外人而已。

嚴嵩再次獲得了勝利。然而,他沒有想到,這其實是他繼楊繼盛事件之後,幹的第二件蠢事。因為王世貞,是個絕對不能得罪的人。

要知道,這位王兄雖然不是什麼大官,卻是大才子。他是文壇領袖,社會影響力極大,據說無論任何人,隻要得到他的稱讚,就會聲名鵲起,任何字畫古董,隻要他說好,大家就認定是真好。用今天的話說,他是個有話語權的人。於是嚴嵩就麻煩了。

能夠捧起人,自然也能踩倒人。此後的幾十年中,除了個人文學創作外,他的主要工作都放在了罵嚴嵩上。他曾寫就一書,名《首輔傳》,篇中大罵嚴嵩。由於他多才多藝,是文壇三棲明星,除了寫書外,他還善於寫詩、寫戲,這裏麵當然少不了大罵嚴嵩。比如那出著名的《鳳鳴記》,被後人傳唱幾百年,經久不衰,而嚴嵩就此與曹操並列,光榮地成為了白臉奸臣的代表人物。

由於他對嚴嵩恨之入骨,在他的書中,有一些歪曲事實的情況。但在我看來,與他曾失去的一切和他遭受的痛苦相比,這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這些不過是身後罵名而已,對於當時活蹦亂跳的嚴嵩而言,並沒有任何影響,他依然照吃照睡,骨骼好身體棒。

“筆殺”嚴嵩

親眼目睹這一切的徐階驚呆了,他沒有想到,嚴嵩竟然狠毒到了這個份兒上,竟然如此折磨一個同情者,作為一個老牌政治流氓,可謂是實至名歸。

作為流氓的升級版本,政治流氓是十分特別的。而兩者之間最大的不同在於:流氓混黑社會,砍死人後,要受處罰進監獄;而政治流氓混朝廷,整死人後,會接著將別人趕盡殺絕,斬草除根。

徐階很清楚這一點,而他更清楚的是,要對付這個可怕的人,現在還遠不是時候。所以從自打耳光的王世貞麵前走過時,他沒有停留,更沒有挺身而出,因為他知道,在這股強大的勢力麵前,哀求或是憤怒,根本沒有任何作用。

積聚力量,等待時機,他相信自己終將獲得最後的勝利。

而不久之後的一件事情,更讓徐階確信,他選擇了唯一正確的戰略。

在這些年中,徐階不斷地升官,不斷地受到封賞,以至於他曾一度以為,自己已經獲得了嘉靖的全部信任。然而有一天,這個美麗的夢想被無情地打破了。

那一天,徐階和嚴嵩一同進西苑向皇帝報告政務,完事後,徐階準備掉頭走人,卻驚奇地發現嚴嵩並不動窩,似乎在等待著什麼。於是他開始放緩腳步。

於是接下來他看見了這樣一幕,嘉靖拿出了五色芝(煉藥原料),交給了嚴嵩,卻沒有說話,嚴嵩也隻是順手收下,然後得意地看了徐階一眼,揚長而去。

麵對著眼前的一切,徐階尷尬到了極點,他開始覺得,在這兩個人麵前,他不過是個外人而已。

參考消息

王的疏漏

王世貞自稱世代顯貴,仗著家裏三代為官,不把嚴家父子放在眼裏。但人非聖賢,王世貞之父王以抗擊倭寇而做到南京兵部右侍郎,被調任薊遼總督後卻防守不善,讓蒙古人有可趁之機。嘉靖三十八年,韃靼騎兵突破了王鎮守的長城防線,大肆搶掠了遷安、薊州、玉田一帶,在邊牆以南停留五日之久。朝廷震怒,王也因此下獄。更糟的是,這道防線一破,蒙古各部蜂擁而入,繼韃靼第一次搶掠之後,又進行了另一次針對大同、宣府的搶掠,緊接著俺答也衝擊宣府,軍事形勢立刻緊張起來。這就是王家父子留給嚴家父子最致命的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