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趙高篡權,禍滅秦朝(1 / 3)

趙高見胡亥信心不足,便曆數曆史上的一些例子說服他:“我聽說商湯、周武王殺死其國王,天下稱義,不為不忠;衛君殺死其父親,而衛國卻記載其有德,孔子記述了這件事,不為不孝。大行不小謹,有盛德決不辭讓。鄉村裏曲各有特點,文武百官功績不同。因此,顧小而忘大,後必有害。狐疑猶豫,後必有悔。斷而敢行,鬼神都會回避。如果我的想法能成功,希望您能順從。”

胡亥終於被說服,下定決心要隨趙高幹一場,但又怕李斯不同意。趙高心裏也明白:“不與丞相謀,恐事不能成。”下一步就是如何說服李斯了。

李斯原本是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縣)的一介布衣。年輕時曾做過管理鄉文書的小吏,每天侍奉長官,唯恐有失。有一次,他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廁所中的老鼠偷吃糞便,總是受到人和狗的驚嚇,一旦人來狗咬,立刻倉皇逃竄;可是糧倉中的老鼠則不同,他們吃著上等的粟米,住的是寬敞的庫房,沒有人、犬的驚嚇。他借此感悟到:“人的賢達與不肖就像老鼠一樣,隻不過是所處的環境和地位不同。”於是他決心脫離貧賤的布衣處境,去幹一番事業。追求功名富貴的強烈欲望,使李斯將雄心和野心攪在了一起。他辭去了小吏的職位,到千裏之外從學於名士荀子,學習帝王之術。完成學業之後,他通過對天下形勢的分析,認為隻有秦國在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具備了統一中國的條件。在向老師辭行時他說的一番話,反映了他為自己能做上“糧倉中老鼠”的欲望和人生目標:“我聽人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現在七國鬥爭激烈,正是遊說之士大顯身手的時刻。出身貧賤不要緊。但是如果安貧樂道,毫無改變生活處境以取榮華富貴的願望,那隻是徒有一張好臉孔的禽獸而已。卑賤與貧困是可悲的。處士橫議而又說自己羞於富貴,如此‘無為’,隻是人們掩飾自己無能的表現,這是不合人之常情的。我將西行遊說秦王以取榮華富貴。”在這樣坦率的人生宣言中,李斯邁開了爭功求利的人生之路。

李斯到了秦國後,便投到權勢顯赫的文信侯呂不韋門下為舍人,又被推薦到秦王嬴政身邊當侍從官。他不放過任何一個進言的機會,正如他向秦王所說的那樣:“要成大事便要不失時機,一發現諸侯中有空子可鑽,就要毫不留情地去幹。從秦孝公以來,秦國的富強超過關東六國,已經有了六世。現在憑秦的富強,大王的賢能,滅諸侯、成帝業,統一天下,好比掃淨灶上的灰塵那樣方便。這是萬世難逢的良機。”秦王十分讚賞,提他做了長史。李斯竭盡全力輔佐秦王兼並六國,自己也升任丞相,達到了人臣之至尊。

趙高對李斯是十分了解的,他見到李斯後先問道:“皇上駕崩,賜長子書信讓他經辦喪事,並立他為繼承人,信還沒發出去,皇帝就去世了,沒有人知道這件事。所賜長子的信和符璽都在胡亥那裏,立誰為太子隻看您與我怎麼說了,這事您打算怎麼辦?”

趙高見胡亥信心不足,便曆數曆史上的一些例子說服他:“我聽說商湯、周武王殺死其國王,天下稱義,不為不忠;衛君殺死其父親,而衛國卻記載其有德,孔子記述了這件事,不為不孝。大行不小謹,有盛德決不辭讓。鄉村裏曲各有特點,文武百官功績不同。因此,顧小而忘大,後必有害。狐疑猶豫,後必有悔。斷而敢行,鬼神都會回避。如果我的想法能成功,希望您能順從。”

胡亥終於被說服,下定決心要隨趙高幹一場,但又怕李斯不同意。趙高心裏也明白:“不與丞相謀,恐事不能成。”下一步就是如何說服李斯了。

李斯原本是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縣)的一介布衣。年輕時曾做過管理鄉文書的小吏,每天侍奉長官,唯恐有失。有一次,他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廁所中的老鼠偷吃糞便,總是受到人和狗的驚嚇,一旦人來狗咬,立刻倉皇逃竄;可是糧倉中的老鼠則不同,他們吃著上等的粟米,住的是寬敞的庫房,沒有人、犬的驚嚇。他借此感悟到:“人的賢達與不肖就像老鼠一樣,隻不過是所處的環境和地位不同。”於是他決心脫離貧賤的布衣處境,去幹一番事業。追求功名富貴的強烈欲望,使李斯將雄心和野心攪在了一起。他辭去了小吏的職位,到千裏之外從學於名士荀子,學習帝王之術。完成學業之後,他通過對天下形勢的分析,認為隻有秦國在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具備了統一中國的條件。在向老師辭行時他說的一番話,反映了他為自己能做上“糧倉中老鼠”的欲望和人生目標:“我聽人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現在七國鬥爭激烈,正是遊說之士大顯身手的時刻。出身貧賤不要緊。但是如果安貧樂道,毫無改變生活處境以取榮華富貴的願望,那隻是徒有一張好臉孔的禽獸而已。卑賤與貧困是可悲的。處士橫議而又說自己羞於富貴,如此‘無為’,隻是人們掩飾自己無能的表現,這是不合人之常情的。我將西行遊說秦王以取榮華富貴。”在這樣坦率的人生宣言中,李斯邁開了爭功求利的人生之路。

李斯到了秦國後,便投到權勢顯赫的文信侯呂不韋門下為舍人,又被推薦到秦王嬴政身邊當侍從官。他不放過任何一個進言的機會,正如他向秦王所說的那樣:“要成大事便要不失時機,一發現諸侯中有空子可鑽,就要毫不留情地去幹。從秦孝公以來,秦國的富強超過關東六國,已經有了六世。現在憑秦的富強,大王的賢能,滅諸侯、成帝業,統一天下,好比掃淨灶上的灰塵那樣方便。這是萬世難逢的良機。”秦王十分讚賞,提他做了長史。李斯竭盡全力輔佐秦王兼並六國,自己也升任丞相,達到了人臣之至尊。

趙高對李斯是十分了解的,他見到李斯後先問道:“皇上駕崩,賜長子書信讓他經辦喪事,並立他為繼承人,信還沒發出去,皇帝就去世了,沒有人知道這件事。所賜長子的信和符璽都在胡亥那裏,立誰為太子隻看您與我怎麼說了,這事您打算怎麼辦?”

李斯不知趙高心裏打什麼主意,當即反駁說:“怎麼說這種亡國之言!這不是人臣所當說的。”

趙高緊逼一步問道:“您自料能力與蒙恬比誰高?功勞與蒙恬比誰高?謀遠而不失與蒙恬比誰高?您與蒙恬比誰更得人心?您與蒙恬比誰同長子的交情更深、更得他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