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一家世為秦將,掌管重兵,功高蓋世,李斯隻好承認:“這五條皆不如蒙恬。”
趙高於是利用李斯為保功名富貴的心理,直接指陳利弊:“我本來是內宮的廝役,幸以刀筆之文進入秦宮,管事20餘年,沒見哪一位被罷免的丞相功臣有封為二世的輔佐之臣的,全是被誅殺身亡。皇帝這二十幾個兒子,您都了解,長子剛毅勇武,偏愛故人,即位後一定讓蒙恬為丞相,這樣一來,您就不可能拿著王侯的印綬回家享福了。”接著趙高又吹噓胡亥說:“我接受皇上的命令,教胡亥學習,我教他學習法令諸事好多年了,從未看到他有過失。胡亥慈祥仁愛,敦厚篤實,輕視財物,看重士人,聰明但不善言辭,對士人都非常敬重有禮,秦國的那些公子沒有能比上他的。所以他可以繼承皇位。你最好計劃一下,確定他為太子。”趙高向李斯陳示利害,並將兩兄弟的性情作了詳細的比較。但這似乎並未打動李斯。的確,這是犯上作亂的奸行,李斯對此事並不摸底,弄不好要殺身滅族的。於是他厲聲說:“您趁早回去管好自己分內的事。我李斯遵照皇帝的遺囑,自己的命運聽從上天安排,還有什麼拿不定主意的嗎?”
趙高並不退讓,略帶威脅地說:“你自以為現在的處境很安穩,但也可能是很危險的。如果你參與我的計劃,你可能覺得很危險,說不定卻平安無事。一個人要是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怎能算是聰明人呢?”
李斯聽完了趙高的話,憂心忡忡地說:“我本來是上蔡閭巷的一個布衣,僥幸被皇上提拔為丞相,封為通侯,子孫都封了尊位,賜給厚祿。皇帝是把國家的存亡安危囑托給我,我怎麼能辜負他的恩義呢?忠臣不因怕死而存僥幸於萬一的心理,孝子也不宜過於勤勞而使自己的生命遭受危險,做臣子的隻要各守本分的職責就夠了。你不要再說了,再說可要陷我於罪了。”李斯的內心矛盾極了,他幾乎是在哀求趙高,不要讓自己卷入這生死未卜的政治旋渦之中。
趙高聽後早已探出了李斯的心理,於是擺出一副教師爺的派頭教訓說:“我聽說聰明人處世,凡事靈活多變,不會固執不通。他能夠抓住局勢變化的關鍵,順應潮流;看到事物發展的苗頭,就能知道它原本的方向;看到事物發展的動向,就能知道它的最後結果。現在天下的權威和命運都掌握在胡亥手中,我有辦法揣摩出胡亥的意思來。而且現在扶蘇在外,胡亥在內,始皇為上,扶蘇為下,如果從內部控製外部,由上邊控製下邊,自較方便。一旦錯過機會,上下內外的形勢變化,再想反對扶蘇,就不免變成亂臣賊子了。所以秋天天寒霜降,草木自然零落凋謝;春天天暖冰消,萬物自然生長,這是必然的結果,客觀的形勢,是足以決定人的行為和取舍的呀!你怎麼現在還不明白這種道理呢?”
李斯博學多才,對曆史上發生的事十分清楚,他知道這件事的結果是什麼。他不好過分談論個人身家性命問題,於是隻冠冕堂皇地大談對國家的危害如何如何。
趙高看透了李斯心思,知道他不過是想保住自己的功名利祿,便利誘說:“在上位的和在下位的如果同心協力,就可以保有長久的富貴;宮裏的人和宮外的百官大臣如果互相應和,事情就會成功。你要是聽我的計策,就可以長期享有侯爵,還可以傳給子孫萬代。而且你也可以像王子喬和赤鬆子兩位仙人那樣長壽,像孔子和墨子兩位聖賢那般聰明智慧。現在你卻舍棄這個好機會不肯聽從,那麼連你的子孫都不免遭殃,我很替你擔心害怕。一個善於自處的人是能因禍而得福的,你打算怎樣處置呢?”
李斯的一生為名求利,為子孫著想,趙高的一番話引起了他的沉思。他知道趙高現在的地位,如果不從他,自己一生的富貴可能前功盡棄,甚至會有滅族之災。左思右想不禁老淚縱橫,仰望蒼天,長歎道:“唉!我偏偏不幸生長在亂世裏,既然不能自殺來報答皇帝,要向哪去寄托我的生命呢?”最終同意了趙高的陰謀,使趙高順利完成了陰謀奪權的第一步。
在趙高精心策劃下,在胡亥、李斯的參與配合下,一場宮廷政變爆發了。
政變的首要任務是除掉公子扶蘇,因為始皇臨終前隻賜詔書給他,要他辦理喪事,他是長子,是當然的皇位繼承者。要殺他並不是一件容易事,怎麼辦呢?李斯和趙高便偽造了一份皇帝遺詔送給扶蘇,企圖利用死去的始皇殺掉他。偽造的遺詔中寫道:“我巡行天下,祈禱祭祀各地名山的神明,以便降福延長壽命。現在扶蘇和將軍蒙恬帶領幾十萬大軍,駐紮在邊疆,已有十多年了,不能向前伸展國家的領土,士兵的傷亡損失又很嚴重,沒有一點功勞,卻屢次上書直言誹謗我的所作所為。隻因不能解除監軍的職務,以便回朝來做太子,就整天地怨恨不平。扶蘇作為人臣的兒子,實在太不懂得孝順,現在賜劍給你,讓你自殺。將軍蒙恬跟隨扶蘇在外麵,既不能改正扶蘇的錯誤,顯然是有意如此,那你也應該知道扶蘇心裏的打算。做人臣的卻不知道忠於國家,現在也賜你自殺,把軍隊交給副將王離。”假詔書很快就送到了上郡扶蘇的手中。
當扶蘇接過偽詔書後,禁不住失聲痛哭,他的確想不到父親會無緣無故地置自己於死地。但是封建的倫理道德要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況且扶蘇是一位仁厚的人,自知蒙冤也不肯違抗父命,於是走入內宅,準備揮劍自殺。大將蒙恬覺得事情有些不對頭,忙勸扶蘇說:“陛下如今在外麵,還沒有立太子,派我率領30萬大軍駐守邊疆,讓公子來監督,這是關係到國家的安危呀,如今隻因來了一個使者,你就想自殺,你怎麼知道這不是奸計呢?我請求您重新去請示一下,等請示之後再死也不遲。”然而扶蘇是一個仁弱的人,他覺得既然父親命令自己自殺,還有什麼請示的必要呢?便揮劍自刎。蒙恬是位剛毅之人,不肯不明不白地死去,被使者派人囚禁在陽周縣。
趙高等人知道扶蘇已死,大喜過望,隨即來到鹹陽辦理了喪事,立胡亥為太子,即位二世皇帝。胡亥任命趙高為郎中令,成為皇帝近臣,操縱著朝中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