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趙高篡權,禍滅秦朝(3 / 3)

然而趙高並未就此罷休,因為他十分清楚,他想真正掌握權力,必須除掉秦始皇的其他兒子,否則他的陰謀敗露時也就是他的死期。於是他又在策劃新的陰謀。

有一次秦二世問趙高,一個君主怎樣做才能既保江山,又能盡情享樂。趙高覺得實施第二個陰謀的機會來了,於是挑唆說:“臣不敢回避斧鉞罪誅,且讓臣說給陛下聽聽,但願陛下能夠考慮,說到沙丘篡位的密謀,諸位公子以及朝中大臣都在懷疑。現在陛下剛剛即位,他們這班人心中總是不服氣,隻怕他們要造反了。臣可真是心驚膽寒,就怕沒有好下場,陛下又哪裏能盡情享受這種快樂呢?”

秦二世讓趙高這麼一說,心裏不免著慌,忙問:“那該怎麼辦呢?”

趙高見二世麵有懼色,覺得掃除自己弄權障礙的時機來了,便陰狠地說:“嚴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誅,至收族,滅大臣而遠骨肉;貧者富之,賤者貴之。盡除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親信者近之。此則陰德歸陛下,害除而奸謀塞,群臣莫不被潤澤,蒙厚德,陛下則高枕肆誌寵樂矣。”

秦二世對趙高的話非常相信,讓趙高全權處理這事。

於是趙高操起了屠刀,大開殺戒,凡是他覺得不順眼的,堅決除掉。

趙高第一個想除掉的是蒙毅,當年趙高受寵時,犯下大罪,秦始皇一時震怒,命上卿蒙毅審訊他,結果被依法判處死刑。然而始皇卻慈心大發,覺得趙高對自己忠心耿耿,又有辦事能力,不忍心殺他,下令免其罪,並官複原職。從此趙高便懷恨在心,總想進行報複。現在機會來了,於是對二世說:“臣聞先帝欲舉賢立太子久矣,而毅諫曰‘不可’。若知賢而不立,則是不忠而惑主也。以臣愚見,不若誅之。”昏庸的二世言聽計從,馬上派人囚禁了蒙毅,並下詔給蒙毅:“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難之,今丞相以卿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賜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圖之。”盡管蒙毅申辯沒有此事,但禦史根本不理,將其殺死。

接著趙高又把屠刀揮向12個公子,其殘暴令人目不忍睹。殺死12個公子後,還陳屍市麵讓眾人看。令人發指的是,他對10個公主也不肯放過,手段極為殘忍,將她們斷裂肢體而死,也陳屍市麵上。把他們的財物抄沒充公,被牽連的人很多。

趙高對大臣及公子、公主的屠殺,使上下一片驚恐。公子高準備逃走,但又怕被滅族,於是上書說:“先帝健在的時候,每逢臣入宮,先帝就賜給吃的,出宮的時候,也賜臣坐他的車子。先帝內府裏的衣物,臣能得到賞賜,先帝宮中馬房裏珍貴的馬匹,臣也能得到賞賜。臣應該跟隨先帝一同死去,可是當時卻沒能做到。做人子沒盡到孝順,做人臣沒做到忠誠。不忠不孝之人,聲名已經敗壞,是沒有立足在世上的必要了。臣請求準許隨先帝一同死去,但願能安葬在驪山腳下。請陛下可憐臣,讓臣僥幸實現這個願望吧。”

公子高原本想喚起二世的兄弟之情,引發他的惻隱之心。然而愚蠢的二世卻早已泯滅了人性,他卻高興地對趙高說:“他是不是原想叛亂,隻因大勢已去才這樣說的。”趙高可不管二世是否有兄弟感情,隻要對自己有威脅的人去一個少一個,忙請二世下詔賜死。

二世在趙高的唆使下,對大臣的誅殺越來越凶,群臣們惶惶不可終日,人人都自覺生命不保。

秦二世不理朝政,日日荒淫。他覺得殺了大批宗室人員和大臣,自己便可以盡情玩樂了,便下令修建阿房宮供自己使用。一時間賦斂加劇,守邊城,服勞役,連續的征調逼迫,使全國傾動。人們怨聲載道,不久便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

此時的趙高,並未看重陳勝、吳廣起義的後果,全部心思都用在如何弄權上。因為公子、公主及大臣們該殺的都殺了,現在是該除掉李斯的時候了。

一天,趙高對李斯說:“關東群盜多,今上急益發徭,治阿房宮,聚無用之物。臣欲諫,為位賤,此真君侯之事,君何不諫?”

李斯在奸謀上的確稍遜趙高。因為趙高為報私仇陷害的人太多,怕大臣們入朝奏事時在二世麵前揭露他,於是編了一套瞎話騙二世說:“天子所以貴者,但以聲聞,群臣莫得見其麵,故號曰‘朕’。且陛下富於春秋,未必盡通諸事,今坐朝廷,遣舉有不當者,則見短於大臣,非所以示神明於天下也。且陛下深拱禁中,與臣及侍中習法事者待事,事來有以揆之。如此則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稱聖主也。”因此二世聽了他的話,從此深居宮中,不再視朝和召見大臣,一切由趙高處理。當時能見到二世的唯趙高等少數人,李斯也很難見到他。

李斯並不知趙高的奸計,認真地說:“我早就想對他說了,可是現在皇上不坐在朝中和召見大臣,住在深宮裏,我有很多話,沒法傳給他,想見麵又無機會。”

趙高見李斯中計,當即表示可以想辦法在二世閑暇時幫他見到二世。

一次,趙高看到二世正與嬪妃歡宴淫樂,忙派人去告訴李斯說二世正有時間,馬上可去上奏。一連三次,李斯都是在二世與嬪妃歡狎的時候去上奏,二世不明究竟,不禁勃然大怒說:“我平時閑暇的時候丞相不來,我正在閑居獨處時,丞相卻偏偏來請示事情,是瞧不起我呢,還是存心出我的醜?”

趙高見二人都中了自己的奸計,便添鹽加醋地說:“當時沙丘的密謀,丞相曾經參與,現在陛下已經立為皇帝,可是丞相的地位卻沒有提高,顯然他的心裏想割地封王呀,而且陛下不問臣,臣不敢說,丞相的長子李由擔任三川郡守,楚地盜寇陳勝等都是丞相鄰縣的居民,所以丞相縱容他們造反。那些盜寇公開橫行,經過三川郡,李由隻是守城,卻不肯出擊。我聽說李由同那些盜寇有公文往來,還沒有調查清楚,所以不敢向陛下報告。而且丞相在外頭的聲威權勢,還超過陛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