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生死之爭,不擇手段(2 / 3)

王守澄為了把皇上牢牢地控製在自己手中,便推薦鄭注和李訓入宮,安排在文宗身邊,作為自己的耳目,打探宮中消息。李訓真覺得機會從天而降,能進宮與皇上接近,那是他夢寐以求的事情。他巴結鄭注,投靠王守澄目的就在於有人引薦,獲得向上爬的機會。雖然王守澄是利用他為自己做事,可他也利用王守澄達到了自己最初的目的。

李訓飽讀詩書,尤其對儒家經典更為博通,於是進宮為文宗主講《周易》。起初文宗對李訓稍存戒心,因為他知道王守澄把他引薦來的目的,不過是看著自己。但是召見時,文宗被李訓異乎尋常的才思和十分精辟的觀點所折服,認為是當世難得的奇人。

在與文宗接近的過程中,李訓憑著自己的感覺和文宗言談中流露出來的情緒,知道文宗對宦官專權深惡痛絕。皇帝雖是一國之君,但是身在九重,周圍被太監的勢力包圍著,甚至弄不好還會有生命之危。文宗的祖父唐憲宗、兄長唐敬宗都是死於宦官之手,眼下王守澄以擁立之功更加專橫跋扈。李訓還了解到,文宗不甘被王守澄所控製,曾與宰相宋申錫密謀鏟除宦官勢力,但因事泄未成。李訓感到文宗是個很想有所作為的君主,但是受宦官勢力的鉗製,實在無可奈何。李訓心中此時在劇烈地震蕩,他在為文宗不平,也就在此時他下定決心要幫助文宗徹底消滅宦官勢力。

李訓想,必須首先要解除文宗對自己的看法,因為自己畢竟是大宦官王守澄引薦來的,在外界的輿論中,李訓還是王守澄的死黨。於是李訓在進講《周易》時,常常談到宦官的惡行。他每言及此,必情緒激憤,以打動文宗的心。文宗此時還心有餘悸,不僅是因為元和末年弑君的宦官餘黨尚在宮禁,更主要是前與宋申錫之謀失敗,“幾成反噬”。在李訓的反複鼓動下,文宗終於下了決心。他也覺得李訓頭腦清楚,對事物的分析有理有據,可以成功大事,於是便真心與鄭注和李訓商討消滅宦官勢力的事。另一方麵,文宗想李訓、鄭注都深受王守澄信任,與他們一起密謀鏟除宦官勢力,可以掩人耳目。從此文宗更加信任李訓和鄭注。大和八年八月,李訓丁憂期滿之後,補為四門助教,文宗將其召入內殿,親賜緋魚,十月又提升為國子周易博士兼翰林院侍講學士。

李訓憑著自己的機詐和智謀,總算在官場上露出了頭角。但是他沒有門第,又是靠宦官王守澄得寵於文宗,因此遭到了朝中上下的普遍反對。兩省的言官紛紛上書向文宗切諫,說他的奸邪“海內聞知,不宜令侍宸扆”。其實李訓對侍講學士這樣的小官根本就沒看上眼,他隻是把它作為實現自己野心和抱負的一個階梯,可是滿朝大臣卻對這一點也不肯給自己,還把自己弄得臭不可聞。李訓心中怒不可遏,他明白如果在朝臣的反對聲中自己敗下去,從此將再無晉身之路。李訓為了保住自己已經得到的一點利益,決心進行殊死的反擊。對於一個奢權如命的人來說,本來就是拿生命作賭注的。

李訓雖然是個政治野心極大、權力欲也極強的人,但他也的確是搞政治陰謀的專家。他冷靜地分析了當時朝中的政治形勢,各派政治力量的對比情況,決定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讓他們互相廝殺,自己可以乘機而動。

文宗朝主要有兩大政治勢力,一派是由當朝宰相李德裕為首的李黨,另一派勢力是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的牛黨。他們兩大派係因政治主張不同,互相爭權奪利,展開了激烈的鬥爭。目前李德裕領導的李黨稍占上風,把牛黨排斥在外。牛黨雖然在黨爭中暫時失利,但鬥爭仍在繼續。另外,李德裕當任宰相,對宦官勢力十分不利,他們之間也處於明爭暗鬥之中。

李訓弄清了朝中形勢之後,便去找宦官王守澄。此時王守澄對李訓更加看重,尤其他不負自己所望,得到文宗的信任,能站穩朝中,為自己多了個死黨心腹(他當然不知李訓與文宗密謀之事)。以李德裕為首的朝中大臣對李訓的排斥,早已引出了王守澄的滿腔怒火,他覺得李訓是自己引薦,排斥他就是排斥以我王守澄為首的宦官勢力,當然不能善罷甘休,隻是不知如何下手反擊。李訓的來訪,使王守澄下決心要與李德裕鬥上一鬥。

在李訓的策劃下,王守澄便向文宗進言,說李德裕大搞黨爭,希圖獨攬大權,最好能把李宗閔調回來,代李德裕為相。對於牛李黨爭,文宗的態度比較曖昧,他的確判斷不出誰是誰非。十分明顯的是,二黨互相排斥,所爭無非是權力。在封建帝王眼睛中,權力統統是皇帝的,臣子的權力由皇上所賜,你們爭來奪去,置我於何地。因此文宗對他們都心存戒備。尤其文宗與鄭注、李訓早有鏟除宦官勢力之謀,可是李德裕不知緣由,一味大加排斥打擊,使文宗更是不滿。

不久,文宗下旨把李宗閔從山南西道節度使任上調回京師拜為宰相,出李德裕為鎮海節度使。果然,李宗閔上台後便對李德裕大打出手,誣陷李德裕在做浙西觀察使時,私下裏勾結王,圖謀不軌。李德裕於是又被貶為袁州長史。

李宗閔擊敗李德裕後,總算出了口惡氣。但是當他發現文宗對鄭注和李訓準備重用時,心裏便有些忐忑不安了,他擔心李訓等會取代自己為宰相,於是便決定不給政敵留下後路。他指使黨羽楊虞卿在外麵散布謠言,說鄭注要用小孩子的心肝煉丹為文宗治病,京城內外一片恐慌。由於事涉文宗,他十分震怒。鄭注說謠言是楊虞卿指使家人幹的,有意要陷害他。李宗閔擔心楊虞卿支持不住,把事情說出去,便竭力為其辯護。文宗一氣之下,把李宗閔貶為明州刺史。鄭注緊追不舍,又揭發李宗閔與德宗侍妾宋若憲、駙馬都尉沈結黨,於是李宗閔再次被貶為潮州司戶,不少牛黨人亦被相繼貶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