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無賴宰相,禍亂朝廷(1 / 3)

就在這時,忽然又接到朝中命令,為了防止蒙古軍從潭州攻入江西,命賈似道立即到黃州去指揮抗敵。朝中左丞相吳潛,從整個戰略上考慮,認為鄂州有大將高達把守,基本上不會有問題。為了防止萬一出現漏洞,黃州在鄂州下遊,是過江西的必經之路,賈總督先去布防,可保無虞。可是賈似道接到詔書,大為惱火,心想在這裏彙聚著各路大軍幾十萬,還有幾位身經百戰的大將。我賈似道雖然不懂帶兵打仗,但如果在這裏阻止住忽必烈的大軍,功勞當然是我的。退一步說,一旦擋不住有這些人保護,至少生命不受威脅。可是你吳潛偏偏在這個時候讓我獨去黃州,這不是成心出我的醜,要我的命嗎?賈似道越想越生氣,但聖旨已下,也隻好硬著頭皮走一遭了。但這筆賬算記下了。

賈似道在幾百名精銳騎兵的保護下,向黃州進發了。一路上他賊眼四顧,生怕遇上蒙古軍隊。真是屋漏偏逢雨,正在他提心吊膽想心事時,忽然有騎探來報:蒙古軍來了。嚇得賈似道差點從馬上掉下來。顫抖著問統製孫虎臣該怎麼辦。孫虎臣見他嚇得臉色蒼白的樣子,覺得他根本不能指揮作戰,讓他躲一下吧,否則光保護他都忙不過來,怎麼打仗。於是讓賈似道帶著幾個親兵躲了起來。躲是躲起來了,但孫虎臣一去,隻剩下身邊數人,賈似道更加覺得不安全,心裏對吳潛的怒火越燒越旺。不久,孫虎臣帶兵得勝歸來。原來這是一支押送搶掠物品回蒙古的老兵,而且人數不多,很快便被消滅了。賈似道那顆懸著的心這才放下來。

到了黃州之後,賈似道屁股還沒坐穩,鄂州告急,請求支援。賈似道此時驚魂未定,哪裏還敢出兵增援。心想眼下可保自己不死的唯一辦法就是同蒙古軍議和,隻要他們把軍隊撤回去不就沒事了嗎?他急忙派人到蒙古軍大營求和,表示宋朝願向蒙古稱臣納貢,請大軍撤回北邊。忽必烈野心正旺,他想一口氣打到臨安,那時就不是稱臣的問題了。再說此時士氣正盛,征服大宋勢在必得。忽必烈沒有答應賈似道的請求,使賈似道更加絕望。

此時蒙哥率軍在釣魚山戰鬥中,受到了宋軍頑強的抵抗,損失十分慘重,他本人受到箭傷,不久就死在軍中。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賈似道精神一下子振奮起來,趕忙又找來心腹宋京,暗中再派他去蒙古軍中求和,表示願意除了稱臣之外,以長江為界,每年奉銀20萬兩,絹20萬匹。忽必烈還是不肯答應。他手下的謀臣獻策說:“今國遭大喪,神器無主,大汗之位,宗族諸王都在注視著,一旦帝位被別人搶先奪去,那什麼都談不到了。我們現在答應他們的請求,回去辦理完喪事,國內局勢平穩後再來征伐宋朝也不晚。”忽必烈是蒙哥的弟弟,他也看到國內權爭越演越烈,人們都想得到大權,確如謀士所說。於是便同意了議和條件,拔寨起兵北還。

就在這時,忽然又接到朝中命令,為了防止蒙古軍從潭州攻入江西,命賈似道立即到黃州去指揮抗敵。朝中左丞相吳潛,從整個戰略上考慮,認為鄂州有大將高達把守,基本上不會有問題。為了防止萬一出現漏洞,黃州在鄂州下遊,是過江西的必經之路,賈總督先去布防,可保無虞。可是賈似道接到詔書,大為惱火,心想在這裏彙聚著各路大軍幾十萬,還有幾位身經百戰的大將。我賈似道雖然不懂帶兵打仗,但如果在這裏阻止住忽必烈的大軍,功勞當然是我的。退一步說,一旦擋不住有這些人保護,至少生命不受威脅。可是你吳潛偏偏在這個時候讓我獨去黃州,這不是成心出我的醜,要我的命嗎?賈似道越想越生氣,但聖旨已下,也隻好硬著頭皮走一遭了。但這筆賬算記下了。

賈似道在幾百名精銳騎兵的保護下,向黃州進發了。一路上他賊眼四顧,生怕遇上蒙古軍隊。真是屋漏偏逢雨,正在他提心吊膽想心事時,忽然有騎探來報:蒙古軍來了。嚇得賈似道差點從馬上掉下來。顫抖著問統製孫虎臣該怎麼辦。孫虎臣見他嚇得臉色蒼白的樣子,覺得他根本不能指揮作戰,讓他躲一下吧,否則光保護他都忙不過來,怎麼打仗。於是讓賈似道帶著幾個親兵躲了起來。躲是躲起來了,但孫虎臣一去,隻剩下身邊數人,賈似道更加覺得不安全,心裏對吳潛的怒火越燒越旺。不久,孫虎臣帶兵得勝歸來。原來這是一支押送搶掠物品回蒙古的老兵,而且人數不多,很快便被消滅了。賈似道那顆懸著的心這才放下來。

到了黃州之後,賈似道屁股還沒坐穩,鄂州告急,請求支援。賈似道此時驚魂未定,哪裏還敢出兵增援。心想眼下可保自己不死的唯一辦法就是同蒙古軍議和,隻要他們把軍隊撤回去不就沒事了嗎?他急忙派人到蒙古軍大營求和,表示宋朝願向蒙古稱臣納貢,請大軍撤回北邊。忽必烈野心正旺,他想一口氣打到臨安,那時就不是稱臣的問題了。再說此時士氣正盛,征服大宋勢在必得。忽必烈沒有答應賈似道的請求,使賈似道更加絕望。

此時蒙哥率軍在釣魚山戰鬥中,受到了宋軍頑強的抵抗,損失十分慘重,他本人受到箭傷,不久就死在軍中。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賈似道精神一下子振奮起來,趕忙又找來心腹宋京,暗中再派他去蒙古軍中求和,表示願意除了稱臣之外,以長江為界,每年奉銀20萬兩,絹20萬匹。忽必烈還是不肯答應。他手下的謀臣獻策說:“今國遭大喪,神器無主,大汗之位,宗族諸王都在注視著,一旦帝位被別人搶先奪去,那什麼都談不到了。我們現在答應他們的請求,回去辦理完喪事,國內局勢平穩後再來征伐宋朝也不晚。”忽必烈是蒙哥的弟弟,他也看到國內權爭越演越烈,人們都想得到大權,確如謀士所說。於是便同意了議和條件,拔寨起兵北還。

蒙古軍主力北撤之後,留下了部將張傑、閻旺帶領小股部隊殿後。此時賈似道真是賊跑了之後揮扁擔,派夏貴率軍去襲擊,結果殲滅了170多名蒙古兵。

蒙古大軍全部撤離宋朝邊境之後,賈似道便敲鑼打鼓,浩浩蕩蕩地班師還朝。他隱匿了與蒙古軍議和的可恥行為不報,隻上疏報告諸路大捷,鄂圍已解,大大地誇耀了一頓自己的戰功,把忽必烈的主動撤軍,說成是在他的指揮下,各軍協同作戰取得的勝利。把殲滅100多人進行了無限的誇張。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以軍功向朝廷邀功請賞,為自己爭奪大權製造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