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下”有點一了百了的意味,相比“懷不上”痛快許多。文藝女青年大多注重情懷,不注重實務,在考驗動手能力的環節大都力有不逮。順其自然、聽從命運安排這種文藝腔調,在炎症、囊腫、粘連、阻塞、異位、感染、失調、異常等實際問題麵前基本上是無知和愚蠢的代名詞。我家的兔子似乎是做個夢就懷孕了,這種女神級的能力並非人人具備。於是身體器官不再是氣質的源泉、腔調的載體,而是讓位於位置、形態、功能。備孕之時,語言中增加了大量科學詞彙和用法,客觀效果就是:生過孩子的女人什麼都敢說。我個人並不將之視為侮辱或讚揚,這隻是一個現象。就好比我客廳裏有一隻長頸鹿,我無法搜腸刮肚千回百轉地來“形容”一隻長頸鹿。它是一隻長頸鹿。如此而已。

日久生變,假如三五個月不見收獲,大多數人都會氣急敗壞。動作片要麼成了法國文藝片,冗長沉悶不知所雲簡直要昏昏睡去;要麼成了災難片,男女主角不得不依靠互相喊號子才能假裝這不是末日,此時演技和耐心就尤其重要。而此時我又想起沉默的、表情欠缺的兔子,它們的生活顯然簡單得多。

總之,條條大路通懷孕,這好比西天取經。唐長老唧唧歪歪也取到了,孫悟空上天入地取到了,豬八戒吃喝玩樂取到了,沙和尚毫無存在感也取到了。但恐怕大多數文藝女青年隻能效法白龍馬,年深日久地被騎著,方能取到真經。

清晨五點的牛肉麵館

初冬清晨五點的牛肉麵館,如果你看見一名女士,頭發蓬亂,衣著淩亂,神情因疲勞反而顯得亢奮,並齊全地帶著錢包鑰匙手機和銀行卡,放心,這不是一位遭遇不幸而身陷困境的女士,她不過是一位新媽媽而已。

樓下的牛肉麵館就是這樣無數次拯救了我,它是在清晨五點唯一亮著燈光冒著熱氣的去處。在不遠處的樓上,我的兒子正在熟睡。夜裏三點喂過奶之後他就沉沉睡去,留下我一個人醒在黑暗裏,無數念頭像繁花開在身體裏:沒有寫完的稿子,看到一半還沒找到凶手的詭異血案,廚房裏砧板上的魚,遙遠的京都等待造訪的寺廟——可是兒子在熟睡,為了培養他的睡覺習慣,不能開燈,不能有聲響。

輾轉枕席之間,聽到兒子鼻息偶然弱下去,像是要醒來,看看表還是淩晨四點。摸黑披衣起床,胡亂穿上衣服,依次拿好錢包鑰匙手機銀行卡,出門下樓去。

淩晨的天空高得古怪,像是把深海倒掛上去了,涼絲絲的空氣仿佛薄的刀刃,路燈閃著光華,一盞接一盞延伸到更遠的黑暗裏。我空著雙手遊蕩在路邊,古怪得不得了。這種古怪的感覺從孩子出世那一刻起時時襲來。

最初的幾個月裏,每次醒來都恍如隔世:那麼,是已經當媽媽了嗎?身上的刀口、僵硬的關節和掉落的頭發都是佐證。可是,好像昨天還在熬夜看美劇,還在深度宅,還在叫囂要根治拖延症,還在叫喊男女平權、女性自主,發誓不會淹沒在尿布奶瓶之中。可是一晃眼,美劇已經有一季沒有追看,見縫插針看書,爭分奪秒寫作,時不我待般地睡覺,雷打不動出門曬太陽。你看,不用什麼高深的哲學,一個孩子就能逼著人過上健康無害的生活,而所謂的女性獨立自主則完全不用堅持,孩子每一秒都逼你做決定:要不要喝水?哪一種紙尿褲不紅屁股?要不要加輔食?要不要輸液?要不要和那個疑似感冒的孩子一起玩?要不要和長輩的老辦法對著幹?

“生不下”有點一了百了的意味,相比“懷不上”痛快許多。文藝女青年大多注重情懷,不注重實務,在考驗動手能力的環節大都力有不逮。順其自然、聽從命運安排這種文藝腔調,在炎症、囊腫、粘連、阻塞、異位、感染、失調、異常等實際問題麵前基本上是無知和愚蠢的代名詞。我家的兔子似乎是做個夢就懷孕了,這種女神級的能力並非人人具備。於是身體器官不再是氣質的源泉、腔調的載體,而是讓位於位置、形態、功能。備孕之時,語言中增加了大量科學詞彙和用法,客觀效果就是:生過孩子的女人什麼都敢說。我個人並不將之視為侮辱或讚揚,這隻是一個現象。就好比我客廳裏有一隻長頸鹿,我無法搜腸刮肚千回百轉地來“形容”一隻長頸鹿。它是一隻長頸鹿。如此而已。

日久生變,假如三五個月不見收獲,大多數人都會氣急敗壞。動作片要麼成了法國文藝片,冗長沉悶不知所雲簡直要昏昏睡去;要麼成了災難片,男女主角不得不依靠互相喊號子才能假裝這不是末日,此時演技和耐心就尤其重要。而此時我又想起沉默的、表情欠缺的兔子,它們的生活顯然簡單得多。

總之,條條大路通懷孕,這好比西天取經。唐長老唧唧歪歪也取到了,孫悟空上天入地取到了,豬八戒吃喝玩樂取到了,沙和尚毫無存在感也取到了。但恐怕大多數文藝女青年隻能效法白龍馬,年深日久地被騎著,方能取到真經。

清晨五點的牛肉麵館

初冬清晨五點的牛肉麵館,如果你看見一名女士,頭發蓬亂,衣著淩亂,神情因疲勞反而顯得亢奮,並齊全地帶著錢包鑰匙手機和銀行卡,放心,這不是一位遭遇不幸而身陷困境的女士,她不過是一位新媽媽而已。

樓下的牛肉麵館就是這樣無數次拯救了我,它是在清晨五點唯一亮著燈光冒著熱氣的去處。在不遠處的樓上,我的兒子正在熟睡。夜裏三點喂過奶之後他就沉沉睡去,留下我一個人醒在黑暗裏,無數念頭像繁花開在身體裏:沒有寫完的稿子,看到一半還沒找到凶手的詭異血案,廚房裏砧板上的魚,遙遠的京都等待造訪的寺廟——可是兒子在熟睡,為了培養他的睡覺習慣,不能開燈,不能有聲響。

輾轉枕席之間,聽到兒子鼻息偶然弱下去,像是要醒來,看看表還是淩晨四點。摸黑披衣起床,胡亂穿上衣服,依次拿好錢包鑰匙手機銀行卡,出門下樓去。

淩晨的天空高得古怪,像是把深海倒掛上去了,涼絲絲的空氣仿佛薄的刀刃,路燈閃著光華,一盞接一盞延伸到更遠的黑暗裏。我空著雙手遊蕩在路邊,古怪得不得了。這種古怪的感覺從孩子出世那一刻起時時襲來。

最初的幾個月裏,每次醒來都恍如隔世:那麼,是已經當媽媽了嗎?身上的刀口、僵硬的關節和掉落的頭發都是佐證。可是,好像昨天還在熬夜看美劇,還在深度宅,還在叫囂要根治拖延症,還在叫喊男女平權、女性自主,發誓不會淹沒在尿布奶瓶之中。可是一晃眼,美劇已經有一季沒有追看,見縫插針看書,爭分奪秒寫作,時不我待般地睡覺,雷打不動出門曬太陽。你看,不用什麼高深的哲學,一個孩子就能逼著人過上健康無害的生活,而所謂的女性獨立自主則完全不用堅持,孩子每一秒都逼你做決定:要不要喝水?哪一種紙尿褲不紅屁股?要不要加輔食?要不要輸液?要不要和那個疑似感冒的孩子一起玩?要不要和長輩的老辦法對著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