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這個道理,你才算具備文藝女青年的真正風骨。現在,每一次兒子鬧覺夜裏三點起來玩時,我都深刻地理解卡夫卡的名言:一切障礙都在粉碎我。而當晨光初現,兒子終於肯睡去時,我又更為深刻地理解了巴爾紮克:我會粉碎一切障礙。
一個人去戰鬥
我有一位朋友叫清越,是一位女漢子。“女漢子”三個字不單是對其潑辣品性的褒獎,也是對其140+體重的致意。常言道,好女不過百,體重三位數的女性沒有前途;可我們都認為,清越此女很有前途,因為她是孕媽媽。而清越對自己的光輝前途也非常篤定,她的篤定來源於她親愛的另一半狐狸先生。
對於狐狸先生,清越是這樣說的:“將來他帶孩子肯定比我多。”並開始曆數他的諸優點:有耐心,有愛心,有責任心,喜歡孩子,等等。我完全能理解清越,誰沒在大著肚子時設想過甜蜜完美的產後盛況呢?任勞任怨的丈夫將孩子貼在其裸胸上則是盛況的完美核心。但事實是,因為隔著微信她沒辦法看見我一翻衝天的大白眼——我早就對各種母嬰廣告裏的完美父親萬念俱灰了。而其餘媽媽則明火執仗地嗬嗬道:坐——等——吐——槽。
事實上,產後三個月大約是每個女人的煉獄,廣告裏長發飄逸、腰圍依然一尺八的產婦都是化過妝的女演員好不好?真正的產婦,不但要兼顧自身恢複和照顧嬰兒,更要命的是要協調各種關係。月嫂、婆家和娘家的三角關係已經讓人怒火中燒,丈夫此時的豬頭行徑,因為完全在意料之外,更讓人有一拍兩散的衝動。
在我家,戰爭的導火線是輔食添加。我盡量簡潔地敘述這一地雞毛的情節。眾所周知,國產老人對輔食添加有神一樣的理解,她們堅信出了月子孩子就能吃羊肉。我數次普及育兒新知識,告訴她根據聯合國最新的喂養標準,前六個月是純奶期,不建議添加任何輔食。但多次科普的唯一結果,就是老人家認為聯合國是一個多嘴而無知的娘們兒,不了解中國孩子的成長環境。於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輔食添加大戰就此拉開帷幕。
一家人聊天討論是否需要添加輔食。老人家認為她當年孩子滿月了就開始吃飯,今天一樣生龍活虎。我則又搬出了偉大的聯合國,堅持要等到六個月。而我那神一樣的丈夫思忖半日,說:“要不一人讓一步,四個月開始吧。”滿四個月第一天,老人家仿佛猛虎出閘似的準備大幹一場,雖然熱情很感人,但接下來的舉動還是嚇著我了,因為她要——嚼!飯!喂!孩!子!我頓感眼前發黑嗓子眼兒發甜,而我那大神一般的丈夫又思忖半日,說:“其實大人咀嚼產生的唾液還有助於小孩子消化吧。”
有那麼一兩秒,我覺得我好想抄起手邊的煙灰缸朝他猛擊下去,他額角流著黑血倒在我腳下。可恍惚過後他忽閃著兩隻智商70以下的眼睛還在講關於唾液的真理。我立刻就清醒了。我清醒地回到屋裏,清醒地打開電腦,清醒地調出頁麵果斷下單。過一會兒他跳進屋大喝說:“為什麼有消費通知?我們的錢又不是彈弓叉子打來的,你鬧夠了沒有?”
此時,我非常想冷靜下來,非常想跟他科普,說輔食添加光靠熱情的牙齒是不行的,需要有果汁、米糊、菜泥、肉泥和基本衛生。不用輔食料理機會非常辛苦,首先你的蘋果泥就刮不下來(不要跟我說花牛蘋果和蒸謝謝),雖說有果汁機,但孩子胃口小,你也不能隻打一瓣,更兼我月子裏落下腕管炎,十根手指全部都硬了,舉筷子都困難,所以一台輔食料理機非常有必要。但這些話我都沒說出口,因為他的眼神非常恍惚,全是“你不尊重我”的憤懣。我餘光掃過桌上有隻花瓶非常適合殺妻,一邊默默把花瓶收走,一邊鎮定地胡言亂語。但其實我心裏有一百萬個聲音在說:“離婚吧,蘇美醬!”
老人家的牙口沒有派上用場,失落了半個月,但在見識了輔食料理機的方便之後,一顆玻璃心似乎也有愈合的跡象。隻有我那神一樣的丈夫依然不在狀態,他認為吃飯是人類的本能,不明白為什麼家裏的兩個女人和其他的一群女人在小題大做些什麼。我也終於明白了,想要不失望,就要降低心理預期,就當這個孩子是我自己生好帶著嫁過來的。不如此,一切不平氣就不會煙消雲散。而當初那個廣告裏承諾我的有著八塊腹肌的、滿臉慈愛的孩子爸,從來就不曾駕著七色的雲彩來接我。
生活給我的,是一個不肯從電腦遊戲和NBA球賽前挪動屁股,去把一切就緒的衣服晾到晾衣架上去、把小碗小勺順手洗幹淨、把奶瓶奶嘴洗好晾幹放進消毒鍋裏去的孩子爸。夜晚的酒局,周末的郊遊,平日的常規科目喝茶上網泡澡發呆,我看不出來他的生活有任何變化。而作為媽媽,連《生活大爆炸》這樣每集十九分鍾的短劇我都得切開來分四五次才能看完(悔恨自己英文不好好學,否則不用看字幕,用聽的也聽完了)。
當然,輔食料理機的故事我沒有對清越說。這好比對秀恩愛的小情侶大談離婚時如何搶財產,對因為愛情和星座而百般糾結的文藝少女說“少女們,你們別鬧了”一樣,都是很不禮貌的事。我是一個讀書人,我很講禮貌,所以我對著親愛的大肚子美女清越翻了兩百多個白眼,算作無言的評論。而真正的評論是:與其滿心期待地設想如何夫賢子孝,婆婆既能幫助你帶孩子,又不和你住一起給你添堵——這種萬事如意的夢閉著眼睛做一下就行,睜開眼睛就別繼續撒嬌了——不如吃好喝好,豐富錢包,豐富體力,豐富經驗,豐富育兒知識,豐富堅忍的品格,時刻提醒自己:有幫助是恩賜;沒有,是本分。作為媽媽,你天生就該一個人去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