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象棋簡介
象棋的棋子共有32個,分為紅和黑兩組,每組各有16個棋子,由下棋的雙方各拿一組棋子。
象棋有7種兵種:
紅方:有1個帥,仕、相、車、馬、炮各2個和5個兵;
黑方:有1個將,士、象、車、馬、砲各2個和5個卒。
棋子的活動是需要控製在一個界限之內的,棋子的這個活動場所叫做“棋盤”。棋盤是一個長方形的平麵,在這個平麵上有九條平行的豎線和十條平行的橫線相互交錯而組成,這樣就形成了九十個交叉點,這些交叉點就是棋子所放的位置。中間部分的第五、第六條橫線之間的空白地帶被稱為“河界”
兩端的中間,各有一個正方形的地方,是在兩端第四條到第六條豎線之間的部位,和兩條斜交線構成“米”子格的地方被稱為“九宮”。
整個棋盤以“河界”分為相等的兩部分,每方各占領一麵,為了比賽記錄和學習棋譜方便起見,《中國象棋規則》規定:
分別用中文數字和阿拉伯數字從右至左來表示不同方的九條豎線,紅方用中文數字一至九,黑方用阿拉伯數字1至9來表示。對弈開始之前,紅黑雙方必須把棋子擺放在規定的位置。
第二節 記錄方法
在下棋的過程中是需要記錄的,象棋的記錄方法一般分為兩種,分別為完整記錄與簡寫記錄。
一、完整記錄
每一著棋都要用四個字來表示。
第一個字代表要走動的那個棋子的名稱,如“車”或“卒”等;
第二個字代表棋子所在直線的號碼,如“五”或“2”;
第三個字代表棋子要運動的方向,向前走用“進”表示,向後走(往回走)用“退”表示,橫著走用“平”表示;
第四個字代表棋子進、退的步數,或是平走到達直線的號碼。
遇到馬、相(象)、仕(士)三個兵種時,因為它們都是斜走,有前進,有後退,沒有平移,因此第四個字都是所到達的直線的號碼。
記錄規定:紅方和黑方分別用中文數字一至九和阿拉伯數字1至9來表示自己的棋子在那一條豎線上。同時還需要注意:紅方和黑方都以本方棋盤的底線為標準從右向左依次排列。如一方的兩個相同的棋子在同一條直線上,要注明所走動的棋子是前麵的還是後麵的。
二,簡寫記錄
無論是紅方還是黑方,都用阿拉伯數字記錄著法,如炮34等。在最後一個字的下麵畫一短線表示“進”,在上麵畫一短線表示“退”,上下都不畫則表示“平”。如車34、炮45、馬86。
三,棋子位置
關於棋子的位置表示,棋譜是記錄走棋的過程,而要描述棋子在棋盤上的位置可以表示為(四·五)或(4·5)。大寫數字代表紅方棋子、阿拉伯數字代表黑方棋子。第一個數字代表在哪條豎線上,第二個數字代表在從近己方向前數的第幾條橫線上,兩線交叉點即為該棋子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