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羅巴——閃語“日落的地方”

對歐羅巴的印象就一個“愛玩”,因覺醒前後人格有差異,所以從未把戰士的她定位成朝秦暮楚之輩,隻是覺得有那種靈活審度的能力。

因為不想弄一堆原創人物進來,時代所限又沒幾個戰士,連艾爾妲原著隻出個名字都拖進來了,歐羅巴隻要有在的可能性當然也不放過。

普莉西亞——拉丁文“遠古的日子”

活在那些古老的記憶中,停滯難前的悲劇色彩人物。

感覺她是從小活在天真無憂的生活中,但並未體會過完全流通的愛,導致了脆弱的內心,進而回避負麵感受,按照表層意識急著想要去做認為對的事。

可是人在學習並邁步的初期,都容易有很多疏忽導致做不好事情,需要不斷摔倒再爬起,命運弄人吧,她一開始的摔倒就沒有了爬起的機會。

迪妮莎——希臘語“收獲者”

並非因妖魔家破人亡,而是被信任的人賣入組織,又有了強到沒辦法出情節的力量,被動和渾渾噩噩地活著,意外遇見克蕾雅而被救贖,雖死卻已得到了幸福,那顆頭顱安詳的麵容就是人生的“收獲”。

在我眼裏迪妮莎就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人,和崇高偉大等詞沒有什麼關係,克蕾雅給了她被真正看到、理解的感覺,她也在其中學會了去愛克蕾雅,然後人生有了圓滿感。

因為漫畫是從克蕾雅的角度敘述的,觀眾直觀看到她的笑容和溫柔,尤其是那種像母親的感覺,我不得不覺得,除了武力崇拜的因素之外,是戀母心理讓這個人物被過高評價了。%思%兔%網%

事實上,克蕾雅給她的溫柔,僅僅讓她學會了體會被愛與去愛克蕾雅的感覺。

放過普莉西亞不是仁慈,仁慈是需要審度狀況的,是理性決策。她如她自己說的是心軟,因為會打破與克蕾雅安寧相處的那種感覺,導致的客觀上無法下手。

其實和普莉西亞一樣,迪妮莎也是剛開始“學習邁步”,同時也因自己的實力而缺少危機感,無視了其中的風險——普莉西亞的自尊心、精神狀況、根本不可能按她想的收了妖氣好好回去過自己的;一旦自己出事才會真的陷克蕾雅於從前境地。

克蕾雅——拉丁文“明亮和輝煌的”

克蕾雅並不是一般故事中那種僅僅負責連線的偽主,事實上雙子女神的光輝是來自於克蕾雅。

可以說,如果那一次遇見的並非迪妮莎,而是其他的戰士——隻要不是羅克珊、奧菲利亞什麼的可怕型——都會發生相似的故事。

人心都是一樣的,隻要是被徹底打動的人,都會綻放出光輝。

而克蕾雅的可貴之處,就是具有打動別人的能力,或者說是“不執著於你我間界限”的心,於是在看到對方的痛苦時,她去拚了命的安慰對方,而未曾預想過其中得失。

關於複仇的執著,一開始也給了我一種奇怪的感覺,因為早期大教堂那次,克蕾雅毫不留戀地願意舍棄自己的生命,這不是那種“活著就是為了殺死仇人”的真正態度,最新一話出來時才解釋了,她追求的是彌補遺憾。

這樣就讓她的旅程整個升華了,並不是簡單地歸罪一個敵人急著鏟除,而是體內帶著最愛的人,不斷追尋當初,直到最後找到真正的解脫。

伊妮莉與其他人物的關係以及依據或推斷——

與蘇、羅、艾,一開始真沒設想到那麼好,本來要寫的是從未得到過幸福,從看到迪妮莎的轉變領悟了出來,然後徹底告別了本就不想繼續的戰士生涯。不過要找點和她們的線索也行,被普莉西亞拽下一隻胳膊後,漫畫中伊妮莉是緊握著劍拚命想對策的樣子,然後蘇羅被殺,伊妮莉大喊她們的名字(次序是被殺的順序,不是傳說中的排名順序),接著的畫麵劍已經掉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