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與蘇菲亞最好,純粹是靠的感覺,寫文章時似乎體會到筆下人物的好惡,所以原因一時也解釋不了。
與拉花娜,一個是對精神力有著最大殘念,最後在克蕾雅那裏見到高速劍還“原來如此”低頭微笑;另一個是見了對方就問東問西,漫畫中還疑似有笑(雖然不排除是當時處於釋然狀態導致),不知道為什麼我就花伊黨了,可惜她們沒空出情節,但我執著到另外寫了一篇架空……
對迪妮莎,基本就是關係很普通,但能讓自己想到身處過的時代的人。
伊妮莉出場對迪妮莎的評價,看不出任何好感,發現迪妮莎轉變之後,第一反應是匪夷所思,迪妮莎死亡的時候,伊妮莉的全部注意力都在普莉西亞身上,並且討伐戰也是真想要殺死迪妮莎。
迪妮莎對伊妮莉略微特殊的可能性倒是有,對蘇羅直接出手,但對伊妮莉隻是架住高速劍,感覺到危險時才砍傷她。加上迪妮莎心底對戰士間友情的向往(對羅斯瑪麗說謝謝你覺醒了、沒危險就不殺其他戰士),以她的位置也隻能去期待NO.2。但對人的不信任和預先失望的心境讓她不可能去主動發展任何關係。
讓人誤解她們可能有些關係的關鍵,是伊妮莉的洞察力太強(出場時的判錯都是外界信息沒有跟上),能把迪妮莎分析得非常深入。實際上,對克蕾雅短期的快速了解、指出心結;對拉花娜一問就問在關鍵點、看出實力;以及發現迪妮莎的轉變是在戰場上當場感覺到。說明她這根本就是全自動洞察,伊妮莉僅出場兩次,每次對人說話也都是什麼有用說什麼,附帶上對內容的個人感覺,但沒有過純粹抒發(除了對拉花娜扯了點無目的閑聊)。
對普莉西亞,感覺是內疚居多。在洞察帝的眼下,這是唯一一個被無視了半天的小女孩,等開始發現到疏忽時已經晚了,加上之前還嚴厲批評過她,她關心自己時自己隻是催促她回戰場(說起來蘇、羅受傷時普莉西亞沒動靜啊),盡管有戰前壓力太大的因素,錯誤的源頭也是組織,但想到那個可怕的超深淵時,難免會覺得她變成那個樣子自己難辭其咎。光因這一點,胳膊不砍也不行,心理感受不是靠想通道理就能扭轉的東西。
與克蕾雅。在隱居生涯對什麼都進行了深入思考後,對這個有主動打動人能力的孩子,自動化判定為欣賞,並且,克蕾雅也是當初結束一切那一戰中唯一的另一個還活著的人。送胳膊的綜合原因,文裏也基本都列出來了,我認為主要心理驅動力是對戰士生涯的了結、悔恨的釋然,而情感上麵的態度,怎麼說呢,的確很符合和平女神,沒有“你我界限”地對整個紛爭的世界,做出微弱但竭盡所能的表態——從不認為紛爭會終結,但依舊表達自己的希望。
伊妮莉對克蕾雅有欣賞,願意幫她,但並無親近意願。這個是一開始的自動感覺,然後我根據情節找了一下根據,最後發現這是因為,她們的互動中,伊妮莉根本沒想讓克蕾雅了解自己,說出自己的感覺的時候都是有勸克蕾雅的目的。
對為什麼不戰鬥的回答,伊妮莉直接丟了個因為怕、不可能打得過當答案,發現對方不會放棄之後,一句“看到同樣的事,是進是退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