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按察使前福建台灣道姚公傳
誥授通議大夫廣西按察使司按察使姚公墓誌銘
誥授通議大夫署湖南按察使廣西按察使姚公墓表
廣西按察使前福建台灣道姚公傳
南豐吳嘉賓撰
今上登極,未及改元,即黜大學士穆彰阿,起用總督林則徐;以撫夷之議執政者主之,非上意也。故下詔宣示中外,並及達洪阿、姚瑩前在台灣盡忠盡力,而穆彰阿等妒其成功,必欲陷之。二臣皆起用。當是時,中外臣工莫不額手稱慶,下及士庶,皆若有將出水火、登衽席者。天未厭禍,林公即世,而粵西之寇遂猖獗莫能製。二臣者,亦皆不竟其用。悲夫!
先是,姚公以進士任福建懸令,即以才著聲海上。由台灣令,權海防同知、噶瑪蘭通判,亦以能為眾所忌,摭他事中之,遂褫職。以噶瑪蘭任內獲盜,引見複官,簡發江南,為陶文毅公所賞,洊擢至淮南同知,權運使事。未幾,奉特旨命為台灣道,加按察使銜。先是,禦史黃爵滋,請禁民吸食鴉片煙,罪至重辟。天子下其議,而林公為兩湖總督行之。法嚴而民不擾,天子賢之,界以經理海疆大臣之任,使絕其源。責外夷無以酖毒入中國,陷民於死。林公遂以大臣專駐粵,威服各夷,絕其通市。各夷已願服矣,林公請分別逆順,兼示以恩。會中朝大臣欲沮林公事,堅請勿許,反謂公持兩端,令務得夷主名,乃許通市。故激而生變。已而夷船犯粵,林公又以計擊卻之;乃犯浙,陷定海,入至餘姚,又以兵船犯天津。天津距京師不三百裏,朝議驟改,用琦善督粵,而林公得罪。公以道光十七年九月奉命,十八年至台灣,又一年而禦史奏請蔡銀出洋,不許民吸食鴉片。海疆事起,與島夷通市者,皆閩、粵人也;反為之耳目。詗中國故事,卒以無成。公素得台灣民心,民畏威懷德,無敢以間諜至者。夷船數至,皆擊敗之。二十一年八月,夷船至雞籠海囗,副將邱鎮功擊折其桅,船毀於礁,獲其人。事聞,得旨嘉賞。九月,夷複至,又卻之,詔予雲騎尉世職。明年正月,夷船至大安港。公誘沈之,獲鐵炮、文書,皆夷陷寧波鎮海所得者。詔進公秩二品。是年七月,夷船由鎮江至江寧,兩江總督牛鑒師失利,朝議罷兵,與夷和。夷自訴以台灣所獲船,皆遭風,各官俘難人冒功,欺罔天子,難之。而執政大臣,恐失夷人意,公遂逮問。公以為訴自夷人,無可質,且群議定矣,即自置對引咎,赦不治,出獄,以同知知州發四川用。督臣又遣令出西藏治獄,往返六、七千裏道經絕漠。事竣,責令再往,且劾以畏難規避,奪其官。其所以困苦公者,如此。逾兩年,始補蓬州。在州三年,引疾歸。至上登極,乃複用公。
在台灣道時,海上多事,南北路土寇亦乘機竊發響應,皆公與達公剿平之。達公,武人,始與公齟齬,既而大服謝過,約為兄弟。故卒能同濟艱難,以稱天子意,論者並稱焉。及公複起,任湖北鹽法道,未至,遂命馳驛往廣西,讚理軍務,授按察使。大學士賽尚阿至軍,以公為翼長。當時諸將以都統烏蘭泰、提督向榮為最,大帥待二將各有輕重;二將又以爭功相忌,公亦不能行其意。圍永安不克,烏蘭泰卒於軍,寇遂熾。向榮追寇至江寧,與相持五年,迄無功。始,寇以紫荊山為巢穴,公議八麵攻之,未行,而賊潰圍陷永安州。公馳駐新墟,防其北。寇之竄永安也,精銳皆在水竇、莫家村二處。公議進剿,必先拔城外兩壘。先拔水竇,必一由黃村入,一由佛子村出,成夾攻之勢。此上策也。否則,一由仙回嶺攻莫村,一攻水竇,此中策也。烏蘭泰駐佛子村,向榮乃自由龍藔嶺進,遂敗。又議開水竇一路,縱賊出,追擊之。公上書帥府,力陳其不可。與向榮書曰:自古兩賢不可相阨,未有各自一見而能成功者。賊輜重盡在水竇,聞其備船為外逸計,故須公一軍守黃村山門隘囗,由外攻人,烏兵由內攻出,此上策也。公不能迅速進兵,又依違於此大計可乎!卒不聽。
大帥方主向榮故,烏蘭泰卒受傷,憤激死。公又與向榮書曰:我兵出隊,賊堅閉不出,聞其炮子已盡,必走。但賊情詭詐,不肯作一路,我軍必分路預備追剿堵截。未幾,賊果竄攻桂林,適向榮先至,得無失,遂陷興安、全州,至湖南,據道州。公奉命隨辦糧台,請速進兵,為書上之大帥,不能用。寇至湖南驟猖獗,圍長沙,有詔征賽尚阿還京師。公留湖南,權按察使,以疾卒。